很简洁的一部电影——105分钟,短小精悍,由电影频道出品制作。故事线简单、直给、顺当,然而仅仅看海报影迷就知道这是一部小制作的、在茫茫影坛中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影片。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推荐。

咏梅的表演一定是这部电影的高光。太多情节的感情处理都恰到好处了——不滥用所谓的“爆发式表演”去表现人物,给观众充分的共情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对感情的处理非常细腻,一眉一眼间直接给到观众观影所需要的内容。她的表演让我坚定相信,在青岛,真的有这样一个廖晨雪存在过。这实在是了不起!关云天离开青岛去国家地理面试时,廖晨雪背靠墙的那几秒钟的哭戏实在是让人心怜。咏梅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而半路入行的演员,在整部电影中对于表情的控制和自然的处理,让人不得不赞叹她惊人的表演天赋。

同时,我更有感触的则是导演与编剧在这部戏中扮演的作用。他们的作用与咏梅的表演一样,对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起到决定性作用。

“都恰到好处”。故事内容简单清晰,情节推动毫不拖泥带水,和当下的大制作大电影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这部电影就像,当尝过了滚烫麻辣一应俱全的麻辣火锅之后,第二天吃一餐清淡、朴素、美味的小炒一样惊喜与可口。当然,这样评价电影很主观,但我看罢却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是一部长久没有看过的、如清淡小炒一样的故事片了。或许这样不加以缜密策划精心布置的小故事片,更能用其中的美好安慰我混乱疲惫的一周。或许呢?或许更是因为“大巧不工”?或许都有。

对了,剪辑与镜头,这也是特色。读者朋友,您不妨再回忆回忆,这部电影是否很少有很长的场景?长镜头更少。我感受到,导演试图以一种极简的态度,辅以恰到好处的留白,用最低限度的时间展现出完整的故事内容。全篇完全没有废镜头、没有冗长的对话——一切都在为简洁服务。一个镜头打过去,交代结束再打回来。它不复杂,观众也不累,我享受着这样的观影感觉,它就是把故事讲好,同时不加粉饰地送到我的面前。每个桥段都压缩到了极致,在传达情绪的同时仅仅为了讲好故事服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直给到我的面前。导演似乎讨厌拖泥带水,我也是。

再说那就是编剧的功劳——台词。台词的简练有力是加分项。角色关云天的台词风格正是2000时代的特色,尽管这部电影已是在其最末期拍摄。站在2024年,我始终怀念这种风格。它粗糙但不暴力,它有个性且不怕冒犯,它总是让主人公在需要的时候文邹邹地谈上那么几句,让你觉得“嗯说的真有见地”,然后或多或少地被这样的主角形象所吸引。这种颇具电影感的台词,其中言中的三两语,真是会揪着人不放,再过去的很长时间后再次想起,感叹它的味道。

各位读者,您看,我很俗,不懂得欣赏电影。我只知道吃了太多饱餐,看了太多“多巴胺”式的颜色搭配之后,急需这样清淡,简洁,在小地方“饿你一下”恰好留白的电影。这电影谈不上有多好,但是它应有尽有,也只有应有。我们能看到导演熟练的电影技巧——廖晨雪噩梦的那一段蒙太奇是我近来看过的最好的对梦的刻画,但他不滥用。他知道演员的表情需要留白、故事需要留白、即使是小桥段也需要留白。他知道这样的“小”电影中,各个元素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相互交错但绝不喧宾夺主。他知道这电影需要——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