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日版的《忠犬八公》,感觉这次的本土化制作也蛮用心,观影效果也蛮好的。
诚然这部电影有些问题是存在的,有几处台词和画面有点刻意,比如儿子说他其实什么都知道,老伴在陈教授去世后吃面的大写镜头,最后八筒去世后和陈教授相会的云彩特效。但是催泪也是真的,除了几处用背景音乐带起来伤感氛围,以外也能笑点泪点自然切换。里面的笑点主要和重庆话相关。作为重庆人,真的能get到各式“言子儿”的巧妙,通过不同角色的不同性格点染,更是有千百种风趣。老伴每次听到老陈的暗戳戳赞美都会羞涩又凶凶地来一句:“烦得很”,亲切又真实。每次老陈听不懂重庆话,都由女儿懒散地来用普通话解释一遍,比如“鬼迷日眼”。笑点很密集,又不尴尬。
扯回正题,内容主要还是人和狗狗的故事。前面一大段都在做铺垫,从小狗狗被领回家时的调皮捣蛋到逐渐
长大,走惯山路的后腿肌肉都变得发达,然后开始去长江索道送行,和陈教授达成送报纸回家的默契。人和狗狗共同面对世界的一点一滴都让人动容,很多线索,比如熊猫玩偶、长江边共同掩埋“罪证”、人和狗一起走过很多次的土桥土路,都是用几乎没有言语的画面来呈现,只有时间从中流淌过去。前面大半段都是人狗岁月,后面小半段悲伤才渗透出来。就像人和狗的相伴,大多数时候是人的年岁比狗的一生更长,狗陪我们度过了一段人生,但它的整个生命都在关注和守候着我们。最后一小段反复推出八筒等待的镜头,身边的人(棒棒军、街坊邻居、商贩老板)都来来去去,只有狗狗一直等在那儿,老年斑漫上毛发。好几个镜头聚焦在八筒时,旁边经过的人影都神似老陈,不知道是影片有此用心还是八筒把老陈的影像留在了人间,留在了它附近的地方。好像随时能听到主人有力的呼唤“八筒!”
对于重庆人来说,影片中长江索道的变迁也是一个彩蛋。陈教授每天上班坐索道时给的近景、八筒从车上跳下来往长江索道跑时的远景,都把长江索道的故事感和人情味展示了出来,旁边的山城,正是记忆中破破烂烂、张扬又温情的感觉,与八筒的坚守相互映衬。细节中生长出来的重庆味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总体来说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