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寓言集”聚焦于人类文明对动物世界的介入,shooting animals with a camera and a gun,拍摄者作为人的道德自觉与影像记录的客观性在画面中彼此角力。人性的冷酷与科技对动物生命的改善交替呈现,甚至“文明的善”也是通过血腥手术的画面来展示,介入是直接的、震撼的。在观影过程中,迟到观众走向座位打断光线投在银幕上的影子、就着动物痛苦画面大快朵颐的观众、拿着赠票带小孩来结果小孩被吓哭的观众,这些糟糕的观影体验,反而成了电影主题在现实中的延续,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呼应。串联画面的关于梦的寓言故事,诗意地提供了一种逃离的可能。(给字幕加一份烤全鸡!)
第二集转向植物,“植物标本集”,以被夜灯衬托得格外壮观的热带植物园的画面展开,几处非常喜欢的片段:介绍植物世界的广播搭配植物标本的制作,研究员对每一片叶子的精细操作,映衬出植物世界的博大与人类介入的微小;高大树木的仰视视角突然被一截机器臂的出现打断,视角随着机器摇臂的上升转为冷静的俯瞰;我非常极其特别讨厌的虫子,巨大的昆虫艺术装置在恢弘的交响乐下出场,与科研人员在植物培育中引入益虫的画面穿插交错,一种“艺术的放大”与“科研的日常”形成诗性循环。这一集观影过程中一度要落泪,不知道在哪一幕,突然感觉之前读《隐墙》最后三页时留下的情绪伤口,悄然被抚平——人类不过是一个伟大故事中,极其渺小、却真实存在的一部分。这集最后,一位死于战争的植物学家的标本集出现在画面中,泪终于崩不住了,“我的儿子最初在这片山林中受到了大自然的道德教育,他也在这片山林中死于战火。”战争结束,尸体归于土,叶片与笔迹成了记忆的存根。
前两集已足够动人,第三集还有更深重的冲击。开篇以浪漫的笔触介绍化石,它的拉丁语是 fossilis,词源来自动词"fodere",意为“挖掘”,时间如摄影机,挖掘、记录、铭刻,可以说,化石是最早的电影,在电影院看到这段文字真的非常感动。但接着,便是断壁残垣与现代工业机器输送石块的画面交替出现;反法西斯战士的资料画面与现代流水线上的建筑材料同框存在。石头成为水泥、水泥成为建筑,人类在这些建筑中签署战争协议、建造集中营、执行对异见人士的处决,也是在这样的建筑中保存了为正义而死的战士的档案、制作铭刻历史的纪念牌。镜头最后停留在水泥凝固的铭牌旁,鲜花安静地置于其上,无声而庄严。第三集没有一处人声,只有机器的轰鸣、文件翻动的摩擦、铭牌制作的叮当。这种真实的质地,在面对庞大的历史悲剧时,有一种沉默却强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是纪录片,也像是一首诗,第一集里提到的shooting animals with a camera and a gun,整部电影更像是把镜头对准自然和历史、把gun换成civilization的观察,观影感受非常私人,但电影传递的感情却又关乎人类共同的记忆与尊严。昨天电影散场之后,我放弃了往常的习惯,摘下耳机,听着一路都市生活的高分贝噪音从电影院走到地铁口,虽然到了地铁口我就受不了光速开了降噪,毕竟电影和生活还是有差的:)。今天出门的时候我遇到一簇在路边卡车轮胎下努力呼吸长大的小黄花,虽然我没拍照,但我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瞬间微小生命的意义,这簇小花也算是这部电影最温柔的一帧延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