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开始写这个系列的时候已经看完了十三期了,因为看这个综艺的感触很深,每周末看的时候都会想很多,但没有记录过什么,所以想再看一遍,认真地去聊一聊。

这算是一个真人秀,但“真人秀”总会有很多关于“剧本”的争议,也会有很多现实的展开,那些都真假难辨,所以我就把它当一个“剧”来看,这就是他们嘉宾及节目组打造的一个剧集,我只需要在他们让我看到的基础上去体会就可以了。真相如何,谁又说得清呢?

正文:

Part 1

沈奕斐老师说,研究表明,现在大部分女性都不觉得婚姻失败是个问题,而很多男性还是觉得离婚是失败的。

如果仅是从社会压力来看,离婚女性背负的压力不小于离婚男性,受到的污名化的指责(如“破鞋”)更是多于男性,那么为什么男性还是觉得离婚是失败的?

除了外在压力,还有什么会让人觉得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是失败的?当我们认定某件事情是失败的时候,我们更深层的内心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想,这可能是否定自己,可能是失控感,当然还会有别的:当我在某件事中受挫了,觉得自己不太好,我会觉得“好失败”;当我发现事情发展不受我控制,我手足无措、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会觉得“好失败”。

离婚是一种否定,但在双方眼中否定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不觉得婚姻是失败的女性,认为“离婚”否定的是这段婚姻,甚至都不一定否定这两个人的感情。认为离婚是失败的男性看待离婚的否定,是认为离婚否定的是他这个人,所以这是失败的。那么既然部分男性认为离婚否定他这个人,那么相应的,其实他认为已婚状态是证明自己的,通过有钱、有房、有车、有女人、有孩子等等的“已婚状态”来证明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只有这种情况,离婚的时候才觉得在否定自己,自己失败了。

另一种情况便是失控,婚姻一步步走向深渊却不知如何是好,是对关系、事件的失控,妻子执意离开,是对他人的失控。一个成年人应该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如愿的,所谓“失控”时有发生。认为“失控”是失败,原始看法必然是非常强烈的掌控的意愿,并且认为“都在掌控之中”是成功的,一切都应该按照我希望的那样发展。如果因为妻子决心离婚,便觉得失控,那背后意味着的是将婚姻看作对妻子的控制。

将离婚看作失败,就好比是,我有一个婚姻的剧本,当时我按照这剧本找来一个合适的演员,之后我便要求这演员按照这剧本走下去,或许我会给她机会和我讨论、修改剧本,或许我根本不允许她影响、改变这剧本,只有她继续走这个剧本,我的这个剧本才是成功的。如果事情一开始的心态是,我觉得这个人不错,我想和她一起写一个婚姻的剧本,我们一起讨论、修改,那这次剧本创作不管最后结局如何,它就是个结局,而不是“成功”或“失败”的。

Part 2

关于老王和雅琼那个偶然的通话,导致的复合,沈奕斐老师说这是把爱建立在偶然性上,这是难以为继的。

其实我很理解那个瞬间的冲击,那个瞬间,一个无神论者都会忍不住相信命运,相信冥冥之中的天意,这是在平凡日常中的spark,让人在此后的日夜中都忍不住品咂余味。没有人会不为crush着迷,没有人可以抵抗某个瞬间生命被点亮的感觉。但确如节目中所说,如果这样一个偶然性的瞬间,成为了两个人的关系、一段婚姻、十几年的支点,这是非常错位的。spark就应该在空中绚烂一瞬,而无法作为家中长夜照明的灯。我不否认那样的美,但我质疑那样是爱,更不用说将爱归结、建立于这样一个偶然事件上。

当然,老王没有将这个偶然的通话当作爱的基石,当时的语境是,老王觉得这是他非常感动的一件事,但真正让他感动的不是雅琼,只是那个巧合,也许他某个多年不联系的前女友突然打了这样一个电话,他也会非常感动。我会认为,这样一件事情可以是两个人多年相处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但不应该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不够有感情,主导者不是这两个人。

Part 3

我看到朱雅琼一个人穿着婚纱一步步走来,真的非常理解她想要的仪式,她想要的“我的婚礼”。后来播放影片,还可以看到朱雅琼认认真真地珍藏生活点滴。

不管是婚礼,还是其他仪式,真正看重的不是那些漂亮物品,而是一个Moment。人生长长短短,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日常,确实有人可以在日常中获得能量和情绪,也会有人对日常的点点滴滴都留心记忆,但更多的情况是,日常是琐碎的、平淡的,甚至会消磨人。所以需要一些仪式,所以珍重每个Moment。这些点更是回忆的抓手,也蕴藏着能量,当我们回顾某段时间的时候,当我们停住的时候,是倚赖这些Moment的。

那更不用说与他人一起经历的时刻了。我觉得关系是取决于我们一起经历了什么的,感情也是从这些经历的事情中培养出来的。就比如,虽然我觉得我和我的室友不是那么契合,很多想法都不一样,但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之间是有感情的。不管是大的小的特别的仪式,还是影像的记录,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与人共享的事件。如果没有这些事件,一切关系都是虚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