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只看了第一集,但是看得太难过了所以还是想先打分。
首先说点夸赞,虽然一上来让大家直播唱歌的赛制让人摸不着头脑,仅有六个推流房间更是匪夷所思。但是女孩们非常和谐、理智、互帮互助的氛围实在是太感动了,看到了非常美好的人性光辉,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但是一上来这个直播赛制真的太讽刺了,本来我是抱着来看初舞台的心看的,结果就是66名选手用自己的账号开始直播,其中六名被选出来的人有推流,第一天就是这样进行了一个排名。接着让大家都住在这个直播小房间里,来到第二天,继续开始直播,直播过程中有导师过来随机观看,如果喜欢就可以给出一张助力卡。这整个过程极其混乱、漫长,某些爹味导师一个劲的说教实在是不想赘述,只有萧亚轩指导的那一块儿part才让我感到舒适,而且给出的意见都非常精准。最后直播结束以后又进行了一个排名,再给出了两天的综合排名,与此同时,节目组告诉大家其实还请了数十名“专业”的大众评审对他们进行了投票,大众评审选出了一个名单,两相对比,有一些出入的人就在下一期再进行仲裁。至此第一期结束了,很多人就这样回家了。
我朋友在和我一起看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感想,我非常赞同,她说这个画面讽刺得像《黑镜》一样。当然这种《黑镜》的观感绝非节目组本意,他们可能还为自己设计出这么特别的“初舞台”沾沾自喜吧。只不过它恰好荒谬且讽刺的、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下内娱最大的问题——没有舞台,或者舞台已死。我记得第一期最后很多人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了,她们说自己来这里只是想要有一个舞台。
在这个媒体和信息都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内娱的舞台那么难得。我觉得是因为咱们这儿的体系是稀烂的,完全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音乐产业(其他行业好像也一样……),在内娱音乐想要有出路,好像真的只能寄希望于极大不确定性的直播,或者是资本的游戏短视频,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舞台都是非常稀缺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刷完了孤独摇滚,又刚好刷到了一则帖子,博主分享了自己在孤独摇滚这个故事发生的场地,东京的下北泽逛livehouse的经历,那一整个街区有着非常多风格各异的livehouse,里面舞台上有各种各样的歌手,乐队,音乐组合,底下也有非常多享受音乐的人,而在动画里面也可以看到,那个街区不仅有livehouse,而且还有各种乐器店,可以说是音乐的天堂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动漫里的场景竟然是真的,居然真的有这样的音乐街区;第二反应则是,真好啊怪不得日本音乐做得那么好,他们做出作品就可以去各种livehouse里面演出,也有相当多的群体会去观看,即便没有办法去livehouse,路边也可以演唱。之前去日本的时候在路边听到了非常多水平特别高超的表演,甚至有个表演者在表演完以后,有个经济公司一样的人给她递上了名片,似乎是想要谈进一步的合作。好的音乐产业环境就是这样从上到下都是有联动的,每一个音乐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有自己的舞台,都能唱自己想要唱的歌,都能做自己想做的表达。而不是为了迎合直播间的氛围,只唱一些流行的歌曲,给卖力提高自己的声音,只能给出好的高昂的情绪,尽力给出讨好的笑脸……而且,我们国内的livehouse似乎只有做出一点成绩的音乐人才有资格去,而且也很少会有人为不知名的音乐作品买单,当然在畸形产业下内娱的音乐质量也相当一般。
看完漫长的,4个多小时的第一集之后(实话说是快进看的,实在是太漫长冗杂了),很想痛骂南极贱畜,感觉所有选手都被这私企鹅做局了,也很难过,明明有那么多有梦想的女孩,但是找不到出路。
最后,全女选手为什么不能导师也是全女的,爹味重的、德不配位的男导师们一张嘴,就感觉是在这么一个本该是香香的节目里放了几个臭气弹。
第一集看得我好难过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