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啤酒看完泪点降低1000%。


影评里有人说欠缺新意,有人说没有得到过还要欺骗自己生活已经够美好只能是自欺欺人。第一反应是这些人不是本片的受众,转念一想,这些人恰恰才是本片的受众。

live for purpose的人嘲笑live at the moment的人,反之亦然。我以为二者并不矛盾。

原因在于,我们需要秩序,社会需要秩序,宇宙需要秩序。只有在秩序之下,个体才有机会有条件有心思live at the moment,而这个秩序的建造,需要一个purpose——即便这个purpose是虚拟的、是想象的或是拟制的,就像我们需要“国家”这样虚拟概念,美国需要“MAGA”这样虚拟的purpose,我们需要“伟大复兴”这样虚拟拟制的purpose。这是人性使然,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所决定的,也许是天道使然。只有在这样的虚拟purpose之下,才能建构起一套秩序。“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构筑秩序,而在于需要秩序本身”。这是个体能够live at the moment的必要条件。

问题的核心是,个人的生命是由无数个live at the moment的瞬间构筑而成,而社会是由无数个人构筑而成。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之下,不能也不应该更不可能脱离个人的体验去谈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脱离了具体个人live at the moment的感受去谈某个集体purpose的实现,那么,个人就正是变成了影片中的那些空洞黑暗的lost Soul,而社会也会变成一个黑暗空洞的社会,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在purpose构筑起来的秩序之下,个体live at the moment具备了必备条件;而只有构筑社会的每个个体生命组成部分的每个moment都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那么整体的purpose也能够自然实现。


低头赶路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更不要认为只有过关斩将披荆斩棘,才有资格仰望星空。因为毕竟,这一路上的披荆斩棘,本身就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每一个moment,也是purpose实现的一部分。


以前我们常说:“追求目标的路上,也要停下脚步走进生活。”但是,我现在并不觉得二者相互冲突,因为赶路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人为的把purpose和live at the moment二者对立起来,才会产生到底应该live for purpose还是live at the moment、你是目标人该是过程人、你是p人还是j人、这样的困扰。而这些从来都不是也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

从社会角度来看,经济上行的高速发展期,学校培养流水线工程师,追求高度的执行力和统一标准答案,追求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才造就了4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奇迹创造了巨大财富。也正因此,我们产生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终点配得上这一路的披荆斩棘”这样的疑问。

如今我们正在转变增长动力,从高速发展期转为高质量发展期。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社会理念之下,应该思考的也许是,如何更好享受好“这一路的披荆斩棘”,无论最终达到“终点”与否,存在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