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因为我自己第一遍也没有看懂,但隐约感觉这一集的质量还是挺高的,所以本着虚心的态度多鉴赏了几遍,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结果很舒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同样疑惑的朋友更快地放下那颗揪起的心。

【人物】

TOM:衣食无忧,心有不甘。

GERRI:寄人篱下,心怀梦想。

MIGG:一穷二白,得寸进尺。

STEVIE:正常人际关系中的好友甲。

其实四个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大多数朋友迷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编剧给TOM设定的的精神状态,这个设定容易让人弱化时间概念,其实只要紧紧咬住时间线,不难发现影片的真相和主题。

【时间线】

影片里唯一与主题无关的人物是STEVIE,我们可以把他看做时间分割线。

STEVIE第一次出场是以电话留言的形式,出场意义是交代了GERRI的死亡时间,通过留言内容可以得知GERRI刚去世不久。

STEVIE第二次出场是送甜甜圈和美容券,对话内容交代了此时已经是几周之后,而此时TOM已经是丐帮弟子的形象,同时排斥社交。

STEVIE第三次出场是在片尾,在这个时间点,STEVIE认为TOM应该已经释怀了,可见与第二次出场的时间间隔不短,然而影片最后的画面显示MIGG的尸体还算“保鲜”,算是间接交代了MIGG的死亡时间。

所以,整个故事的真相如下:

TOM不能接受GERRI离他而去的事实,他让自己与世隔绝却又倍感孤独,机缘巧合下他把米格请进了自己的生活,就像当初GERRI在需要帮助时走进他的生活一样,在他看来,善意可以换来陪伴,然而,MIGG不是GERRI。

时间一长,TOM意识到了MIGG的得寸进尺,然而此时的他已经与MIGG相差无几,正如MIGG所说,TOM此时已经没有资格评价MIGG。

无助的TOM在绝望中幻想出了GERRI,他需要GERRI给他更多的勇气,以此来对抗赶不走的MIGG,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自信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面对MIGG。

终于,他积攒了足够的勇气,杀了MIGG,然后怀着感恩的心与幻想中的GERRI一起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

至此,影片的主题得以彰显:

第一层,过度的善意会把人拉向地狱,该给30块的时候就不要给40块,更不要开2000块的玩笑,因为贪婪的人会因为你的这个举动而想入非非。

第二层,贪婪有时候是相互的,你想用施舍换来写作素材的同时,对方也可能正盯着你所拥有的一切。

第三层,贪婪的起源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当相对富有变成绝对富有的时候,饥寒交迫的一方什么都做得出来,当然,角色互换之后结果也一样,你抢走我的生活,我拿走你的生命。

第四层,流浪汉逆袭后也能找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人类社会的本质不是适者生存,更不是共生共存,而是无数个自私且贪婪的个体在搏杀中不停地交换角色。

【假如】

回到争议的焦点,假如MIGG是不存在的,而GERRI已经去世,那么,这一系列的幻想意义在哪里?影片是得有主题的。

【结束语】

CHARLES BUKOWSKI可谓是这一集的题眼,这位来自洛杉矶底层的德裔作家写了大量反人类的诗歌和短篇故事,低俗,丑恶,却真实,与剧中TOM的怜悯之心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大胆地猜测导演是想对观众说:当你发现世界不公时,不要指望既得利益者来质疑或改变游戏规则,也不要把这个希望寄托给变强后的弱者,因为即使他们这样做了,也只会落得和TOM一样的结局,人性本身是丑恶的,所以世界才越洗越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