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今年年初《某种物质》在北美颁奖季持续升温,到四月份眼看《罪人》势不可挡地冲击各项恐怖片纪录,到五月《死神来了6》打破重启IP狗尾续貂的魔咒,再到八月《凶器》突出重围,以不足4000万预算砍下全球2.6亿票房。

...
《某种物质》

...
《罪人》

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都必会有一次“恐怖片大年”的说法,更多是基于恐怖片整体的口碑表现。那么今年,无论是票房和口碑,还是关注度的综合表现,几乎可以说是难得空前的恐怖片大年,尤其还是在全球影市都不景气的当下。

...
《死神来了6:血脉诅咒》

...
《凶器》

随着超级英雄电影的式微,此前占据的市场份额显而易见地被恐怖片吸收了一大部分;就连《招魂4》这样口碑不甚理想的续集也迎来了市场大回春,上映仅两周便轻松超越系列第一部保持了12年之久的票房纪录,年度票房前十已在射程之内。

...

如今,恐怖片中最传统的那一部分,依旧还遵循着70年代以来B级片病毒式不断复刻的套路模式。要么是不断地拍摄续集与重启IP,要么是翻拍或者改编类型文学中那些依然富有名气的作品;即便是原创剧本,也是照着流行的范本进行微调。这些类型片的范式经受过市场几十年的检验,已经无限接近它们自身的完美形态,有着庞大的受众背书。

...
《不》

简而言之,他们的创作仍旧还是在类型片的范式和框架当中进行的,比如《不》的怪兽和灾难片模式,比如《某种物质》的身体恐怖,再比如《罪人》的吸血鬼,以及《凶器》的史蒂芬金式小镇疑云。摄制层面也依然高度商业化,但与此同时有着足够的容错空间,剧本有足够的原创性和辨识度,镜头语言或叙事方案也不落俗套,甚至越来越精细和大片化。

...

作为扎克·克雷格独立执导的第二部长片,《凶器》尽管已经有前作《野蛮人》大获成功的经验,以及“乔丹·皮尔未能竞拍到剧本一怒之下炒掉两个经纪人”这样的新闻造势背书;但高达7000万美元的全球首周票房,以及2.6亿美元的累计票房还是远远超出外界预期,成为继《罪人》后又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原创恐怖片。

...
导演扎克·克雷格

影片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灭霸”乔什·布洛林饰演的某位失踪儿童父亲提出的寻人思路。他的猜想是既然17个孩子在同一个时间以同样的身姿笔直奔走,那么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最简单的可能性即是他们将汇聚到同一地点,由此便可能定位到孩子们“藏匿”的位置。

...

在导演前作《野蛮人》中,由两点一线到两线一点的走向同样也在发生。一间民宿的两次入住,以两位主人公与民宿地下室的怪物交汇的两条线,看似产生大篇幅重复的情节;但随着剧情深入,性别议题托出,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这种重复的展开如此必要,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只有女主角看到“怪物”的真相。

...

但影片中更为深刻的困境,恐怕还是关于现代性的反思,即在孩子们集体失踪后,女教师主人公贾斯汀被围攻、指责和恶意揣测所折射出的那个系统性的矛盾:在一个看似完美的教育系统内,一个充满活人感的、发自内心关爱学生的教师会被视为某种异类,反而是系统所不接受的。

作为一个教师,你只需要做好你本职的教授知识的工作,当你发现有学生的情况不对劲,你只能选择无视或者上报给相关的负责人。但如果稍加干涉,在学校管理层这里,你的行为可能被视为越界,而在家长那里你的好意可能会被看作不轨。

...

在当下的电影行业,似乎越来越多人选择将恐怖片当作自己职业生涯的便捷跳板,一度被视为“恐怖片希望”的超级新人导演阿里·艾斯特接连两部新作只剩下稀疏可见的恐怖因子,而深耕类型片领域即将20年的迈克·弗拉纳根也初尝了自己恐怖片以外的主流好莱坞制作。

随着《野蛮人》《凶器》的大获成功,扎克·克雷格导演俨然乔丹·皮尔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恐怖片新作者。《凶器》前期剧本竞拍便已见得好莱坞制片厂对这位新锐导演的重视,显而易见后续项目会更容易展开。私心希望这位电影人能在原创恐怖片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今年电影市场已经掷地有声地证明恐怖片巨大的爆发力,而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