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out you

...
...
远景镜头,两人被压缩在画面右上角,非常压抑
...
越轴,琴叶从小爱的面前离开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拍 琴叶在小爱面前离开的镜头,

第一次是在深蓝色教室里,人物走位,

...
...

第二次在图书馆接吻后,琴叶离开的人物走位,

都是从小爱脸部偏向正右侧方向,靠近镜头的方向正面离开,小爱的眼神和脸部表情都是不舍。

...

第三次是琴叶雨中离开

...
最大一次反差感的离开

第2篇 前4集 恋爱线只是一条明线,这背后的暗线是什么呢?
升格镜头,小爱留在原地,远远望着琴叶径直离去。琴叶的升格镜头步伐虽缓慢,但压向镜头方向却形成了大面积的阴影,极具压迫感。

小爱就仿佛被甩了一样,孤零零的留在原地,如大雨砸向地面一般的悲伤……
最后音乐和升格镜头的出现,完完全全从写实升级到了写意。

——————

...
...

而这次琴叶的离开,是俩人侧面拍摄,形成两条平行线一般的侧身而过。

如果说第一集开头第二场戏,是距离很远的陌生人的拍摄视觉感受。第4篇 回到第1集 打开谜团的钥匙

...

那么这场戏的拍摄,就是一种走入你的世界,然后分道扬镳,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拍摄视角感受。

...

without you

...
...
主观镜头,小爱的视线内容:琴叶的背影
...

without you主题曲,

之前不知道歌词的翻译,我不知道这是谁的角度,

但我感到内容会有,

面对琴叶的离开,小爱的不舍和悲伤。

因为主动且真心在爱你的人,会长出软肋,会舍不得让你伤心难过,会恐惧你的离开。

你的离开,就仿佛从自己的身体里抽离走一部分,那部分一部分的组织细胞,仿佛瞬间的死w了。


这一刻,小爱深深的知道了,爱情是占有不了的。就算你占有她的精神她的肉体,她依然可以选择离开。这是对方的选择,你毫无办法。


这个结尾,就仿佛小爱青春的结束。

这一曲without you,标志着小爱真正品尝到青春撕裂般的伤痛。

听着without you突然就想到另外一首曲子,菅野洋子

Because8.9菅野よう子 手嶌葵 / 2010

...

仿佛在写青春就是如此短暂。

网友翻译封面写着:
“拥有着的
失去了
已经失去了
为什么呢……
我们输了,
所以剩下的,只有未来。”

其实就是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毕竟每一段经历都是无可替代的,但无论如何少年意气执着依旧是最让人怀念的,且过且珍惜。

——————

我看完第六集,除了上一篇短短的,然后迟迟没有动笔,很多想写的,但太累,太窒息。

我也想像早苗一样,劝俩人先分开。

毕竟小爱现在也产生新的心理创伤。而琴叶的创伤可能已经发展到中度人格解离,甚至可能是人格分裂的边缘。这种情况下,没有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的辅助,是拉不上来的。

小爱现在没有底线的爱,自我牺牲式的行为和表达,会让琴叶产生更大的内疚感。

越爱越痛苦。造成双双窒息。

就算你精通游泳,面对溺水的人,光会游泳也是救不了人的,只能扔救生圈。施救溺水的人,要把其打晕或者等其不太挣扎的时候才能救。

否则一起溺亡。

因为施救需要比擅长游泳多几十倍的救援技术和力量。

没有底线的爱,不能拯救世界,

反而可能会毁掉一切。

这段关系,在角色发展的轨道上,有更现实的角度。这是一个分歧点。

琴叶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去独自面对和自己的恐怖,和自己的缺失感,不配得感,与之共处,而不是逃避。

——————


第6集,琴叶对小爱有越来越深的感情。

琴叶真正的对待了自己的“肮脏与狡猾”的人性(如同小爱在海里那一次真诚的自我解剖),

琴叶解释为什么称小爱为meguchi,而不是megumi。
就是羡嫉小爱连名字里都充满着爱,而自己却没有爱。所以想把小爱的爱撕裂。

...
...

这里,我终于解开了在第1集开篇 第4篇 回到第1集 打开谜团的钥匙 ,导演给琴叶的特大特写镜头的困惑。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人闲桂花落(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92967/

一个非常具有冲击力的镜头!
令我直到第一集结尾都还在困惑的镜头!

...
特写镜头,神情涣散,若有所思
...
整个人脸冲出了画框
...
特写镜头,人脸超过画面3/4

这个突如其来的大特写镜头,镜头运动伴随着人物运动,人脸首先冲出了画框,然后落幅固定在占据3/4面积的特大人脸。
这个镜头仿佛一记重拳,给我视觉上产生巨大的冲击感和恐惧感。
—————

琴叶对小爱名字的羡嫉,真实展现了人性的肮脏一面,她的嫉妒心,促使了他对小爱的“报恩”行为,本就是带着不怀好意的侵犯。

琴叶在刚开始,和小爱的恋爱关系一开始只是想捉弄小爱,名字的挑战也同时是希望有人愿意来了解自己。

嫉妒和破坏着爱,同时又渴求爱,它们是同时共存的。毕竟嫉妒和破坏,就源自于缺失。

第3篇 第5集 喜欢的证明 里写到
爱,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需要浇灌、培养和发展的。
需要先感受爱,获得爱,懂得自爱,而后给予他人爱。
琴叶在幼年或者成长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能给予她正确健康的爱。成瘾行为,背后都往往隐藏着压力与匮乏。核心,是痛苦与创伤,长期习得性的行为。


琴叶把这些痛苦藏起来,对外归咎于名字的诅咒。

一个新生儿的诞生后的名字,有家族的寓意,有爱的寓意,有未来的寓意,但是,有的孩子生下来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成人欲望,不负责任,因为种种的烦恼与不甘心……

这种负面情感的降生,被琴叶内化当作诅咒。

一个“诅咒”的标签,可以把自己藏在沉浸在痛苦里,放任自流。


自我认识的艰辛,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要认识的是潜意识,

是我们不愿看、不敢看和看不到的地方。


人生在世,视而不见的遮蔽之物太多太多,殊不知真正的“敌人”就隐藏在自己心中。

当我们经历一些事情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错误,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但正是这种痛苦和挣扎,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并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绝不只是一场身体上和思想上坚持不懈的肉体越狱,它更是精神上的救赎,不自我设限,不给自己心灵空间乃至无限未来增设牢笼,是一曲对恐惧、对未知,无限解放的精神自由之歌。


小爱不带偏见的单纯、坚定、炽热、勇气,一次又一次的感染和打动着琴叶。让琴叶渐渐遗忘了痛苦,拥有着小爱的爱的温馨与甜蜜。琴叶也渐渐懂得向小爱承认错误,知道自己是强迫和伤害到小爱。

比如第五集中在酒店的主动说抱歉,在第六集的过街天桥上说抱歉。

...
...
...

一个敢于发自内心坦言抱歉的人,坦言脆弱,直面内心肮脏伪善一面的人,本身就具有了直面自己匮乏的勇气。

从来没有人为琴叶如此真挚确认名字,执意给买儿时在意的玩偶,开特大房间,买带烟花的蛋糕,不在乎你所有被人厌弃的过往,不带着任何有色眼镜看待,把你捧在手心里,仅仅只是害怕你消失不见。

...
...
...
...
...
最大的包容与接纳,就是“不用改”。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
这里的背景音乐和在海洋馆中小爱说“琴叶就是琴叶”插曲是同一首。琴叶的幸福时刻。

爱,

是你在世界上有一个人那里,

得到了彻底的,无限的,最高的承认。


爱,

是如其所是,

而非如我所愿。



琴叶显然还无法做到。

人生最难的部分,就是要破除自己的妄念,破除想象中自己对人设的操控,真正的看见自己的弱点而不害怕暴露,看见自己的优点而大声赞美。

真正的爱,不是要求和期许,而是接纳你的一切。如果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这样对你,请先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