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也如此期待过内地也能有《一个叫欧文的男人决定去死》或《步履不停》这样的电影,既不粗俗也不高傲。两年前的《隐入尘烟》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算是其中之一,而《走走停停》相比于它们更加贴近这个时代,用一种心酸诙谐和黑色幽默去旁观这个世界。

...

一个落魄无能的编剧,胡歌对于这种角色的拿捏可谓是恰到好处。对外界的懦弱、对形象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的荒谬想象共同组成了典型人物,结婚、工作、梦想交织在他的弧光上,在一众难言的沉默中也折射出我们这代人亦或前半代人的生活困境。

...

在拍摄手法上,电影很喜欢使用具有“大空间感”的镜头来凸显男主“渺小”的本质。画面中有多次男主上下大台阶的镜头,在高度的落差下压迫感油然而生。和《小丑》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同样也意味着两部电影在本源上有相似性,虽然环境不同国情不,但二人之间的挣扎是相似的,理想在平凡的时代是同质的疯魔。

...

当拍摄男主的电影时,用的是黑白镜头,在彩色甚至数字电影时代强行用黑白色,这种强加的电影艺术也是对男主人物特质的侧面反映:附庸风雅、能力不足以及不自量力。而女主和男主之间的隔阂也通过纪录片的摄影机来呈现给观众,在电影中男女主爆发第一次冲突时,摄影机横亘在两人中间,在“客厅”这个整体的画面里强加了一道人为的困境;而女主何时何地端起摄影机,以及主观愿望上要不要端起摄影机,都是二人之间关系和隔阂的隐晦表现。简单可以理解为:女主端起摄影机=逢场作戏,女主放下摄影机=真情实感。电影的文艺性不体现在剧情中,而以一种更加高级的方式藏于表面的故事之下。

...

我个人认为仅仅去讨论结尾的喜剧或悲剧性,都是极为武断的。就像电影里最后的彩蛋留白,父亲所说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糕。

...

而电影本身的意义并不曾止步于此,它没有问题的答案,它就是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