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不强,矛盾冲突都不激烈,看多了短视频的人估计会骂一句烂剧本。
女导演拍这种题材,好就好在展现性侵的方式。
本片那些伤害是由女主自述的。
 她伤着一只眼睛坐在地上,向阿汐说自己发生的事,一边也是在讲给我们听。
 我们看不到虐女的镜头,但完全能够感受到罪犯的可恶,和女主的反抗与坚韧。
 这一刻坐在镜头前的我们,能够共情的,只有她一个。绝没有化身为罪犯,幻想着香艳情境,压倒受害者的可能。
 几段犯罪现场的蒙太奇,男老师的脸也一直是模糊不清的。
 只有女性能清楚地感知到,“他”不是一个具体的男罪犯,是无处不在,环绕在我们周围的。
我骨子里也是文青,我挺吃李玉这套的,她的片子基本上都是这个调调,她拍女性总是潮湿的,丧而不颓的,疼痛又坚韧的。
 张伟丽演的也巨好,天才一般。
网上骂说电影里几乎都是女人之间的互害,男人隐身了。
 很明显这是导演的刻意为之,我觉得很好。
 这就是父权制的路数,让女性摧毁自己得以生存,让女人之间互害千百年的现实,至今仍旧以网暴的形式发生。
 很可笑的是当导演刻意去表现男人在现实中的隐形时,他们反而被看见了。
我原先觉得,电影里的案子太刻板印象了,好像融合了很多现实案件,看的过程中脑子里一案一案地过,就像电影中的性侵案,没有发生在我眼前,就只是新闻而已。
 这种展现是否会让观众的共情减弱呢?这不就浪费了这个题材原本应有的意义呢?
网暴部分的处理也很薄弱,只是带过,带过的东西太多,给人一种塞进了很多东西,但又什么都没有表达清楚的感觉。
 看完好几天我才在想,是不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对于性侵案本身,她要的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一个脸谱化的事件。
 她就是不想把这个案子表现得太特殊,太吸引人的眼球。她删减掉这部分的篇幅,用刘蕊这个角色的口述来终结它。
 使它只是一个模糊的,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罪恶动机,一个象征,一个来源于父权的压迫感。
两个女主,一个口不能言,一个目不能视,最后她们都好了。
 我们也终于可以完整地看见,完整地叙述,
 看见我们自己,叙述我们的困境。
 找回自我,表达自我,这才是抗争的第一步。
而苦难本身也不必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