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百老汇艺术中心 感谢提供邱炯炯回顾展!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个片子。
说实在的,远超过了我对它的期待。开始的几分钟我陷于一点困惑,这种拍摄会不会太过琐碎?但在进入叙事节奏之后,我咧着嘴笑着看完了全片,到最后其实感到十分辛酸,但根本哭不出来。
这部片子可以视作椒麻堂会的前奏,人物原型瞬间丰满起来。(他真的一直喜欢用漂亮的书法做串场)更加佩服导演可以用这么多年去挖掘自己的家族史,他以小见大的功力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可见一斑了。
我对于那些经历过动荡的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有一种痴迷。卓文君当胪沽酒,林志刚街边卖豆花。林奶奶一辈子都是一个特别真实的人,无论到多少岁,心底仍然是那个即使背井离乡却仍然倔强孤傲的望族千金。错就错,一辈子错到底,绝不回头。
印象最深的是生育组曲,配乐和其他画面的暗示穿插太妙了。真实又珍贵的民国女性口述史,懦弱的丈夫,个性各异的子女,自己绝不攀附的傲气,和为了生存付出的努力。她会在凌晨两三点起床磨豆子,骄傲地说整条街只有她能一个下午就卖光,却因听到孩子的一句“资本主义”再也没卖过;她小时候读过四书五经,可惜什么也不记得了,但她却记得在后来戏班的读书班上,只有她一个人算出了极复杂的算术题,常常是第一……一个生育过七个子女的母亲,晚年却说,他错了。当年那个政策的制定者错了。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奶奶最后谈起下葬方式的豁达。影片以棚户改造开始,也以它结束,可谓首尾呼应。虽然奶奶在观念上希望叶落归根入土为安,或希望和丈夫合葬,但一想到这土地可能不知哪天就被征用。与其让土地被完全挖开然后再迁坟,倒不如海葬来的干净自在。她的描述让我也有一刹那的恍惚:拿绸子一裹撒到海里,大海汇入大洋,既然她这辈子没去过多少地方,这样她也算周游世界了。在她儿子邱志敏眼里,那就是即使在自由女神像下边,拿根烟也能拜。
这部电影激起了我想要记录家族史的欲望。我的家人绝不缺故事可讲。但我总是害怕,因为我的记忆显然不够可靠。影像让我感到踏实和长久。如果一再拖延,这些故事会不会就永远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