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某个角度看,是我们心理世界的一种象征,我们可以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体验某些人的一生,而总有些人物会让我们印象深刻,以至于电影结束,余味犹在。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的主角陈桂林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亦正亦邪,敢爱敢恨,以恶制恶,但也滥杀无辜,触碰法律红线,最终走向自首,完成对他而言有意义的一生。但也依然唤起了我们很多喜爱、钦佩、欣赏的情绪,以及有关于人性本身的追问。
那么,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他,或者他究竟唤起了哪些我们重要的感受?
1.攻击性也是生命力的体现
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杀伐果断,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攻击性,而我们可以借助陈桂林这个角色,感受那种愤怒、恶意被释放的感觉,它可以不必压抑,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快意人生。
而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攻击性,它贯穿我们的整个成长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被侵犯时划分边界,被伤害时保护自己,被冒犯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尊严。
而过度的压抑,也会使人失去心理活力,或者把攻击指向自己,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
所以特别建议平时容易压抑自己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可以通过健康安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

2.有血有肉,复杂多元的人物更容易触动我们
看到人的复杂性多元性,有善有恶,这也是我们普通人的常态,鲜活丰富的形象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并独具魅力(从心理学角度,一个很优秀的人,有一些小瑕疵反而很可爱。而一个原本恶的人,有一些真诚和善良,也更吸引人)。

...

3.本质上,我们都渴望简单,纯粹
阮经天在采访中说陈桂林是水瓶座的人,非常天真、单纯,因为对世界抱有极强的纯粹的期待,才会用极度的恶来反抗。
虽然随着成长,我们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规则,知道世界上不仅有黑白,还有灰色地带,但像孩子般拥有纯粹的爱和恨,依然会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曾经都是孩子,我们曾经都无条件相信过,更重要的是,人的本性其实是不太喜欢思考的,我们都喜欢简单干脆,这样我们更容易做判断,这也是成年世界比较累的原因,有句话说,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如果不是迫于现实,我们何尝不想做一个无需考虑现实利益,只论对错的孩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