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从国家电影局官网截图得知贾樟柯要拍《风流一代》的时候,我心里就暗感不妙:都20年了,害搁这巧巧郭斌呢!

直到今年5月在戛纳亮相。由于今年主竞赛前半程几乎没有一个能看的,映衬之下《风》的评价反倒还不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观众对主竞赛的信心。《风》的入场红毯、映后鼓掌和新闻发布会的直播我都在utb看了直播。大半夜看着映后全场起立鼓掌的直播,在屏幕前也跟着鼓掌十几分钟,仿佛我已经身穿晚礼在卢米埃尔大厅注视着他们。“刚才赵涛喊了一声,感谢大家听到了谢谢!”好像赵涛宇宙在这一刻彻底完结。(maybe)但国内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当然这也在我意料之中。颁奖当晚,小贾发了个微博说电影没有奖项,谢谢大家支持!我依旧打心底里感到十分惋惜。

8、9月份,小贾忙到爆。一会儿飞国外参加个电影节对谈,一会儿回到国内参加个活动,同时还要管理平遥上上下下的所有事物。平遥开票当天下午,票务系统不出所料又崩了,那会儿他正在青葱大师班跟是枝裕和对谈。这些都是他这些年的真实写照。

2013年,《天注定》斩获戛纳最佳剧本奖。在有龙标的情况下,临上映撤档。在沃尔特·塞勒斯的《汾阳小子贾樟柯》中,小贾对未来感到迷茫——“我究竟还要不要拍?”不曾想,小贾的锋芒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消失。首先是《山河故人》中,重回故乡的温情,其次是平遥影展和吕梁文学季的成功举办,以及当选人大代表、成为多家电影学院的(名誉)院长,今夏又当选中国导演协会会长……不敢相信,曾经那个敢和电影局battle的小贾,那个敢质问全中国“到底谁还在关心好人”的小贾这么快就被“诏安”了。从先锋电影作者,到社会活动家,一个极为出色的乙方(每年接好几条广告),只用了不到5年。小贾也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只是在多重身份下,电影导演、作者这一标签逐渐在他身上难以体现。他变得越来越柔和,平静。甚至不再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反而不断重复自己的过去。

首先要肯定的是,作为社会活动家的贾樟柯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贾樟柯从一个地下电影导演,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其对年轻电影工作者的发掘与扶持,对社会文化事业的推动,以及让山西这片文化荒漠焕发新生机(注:山西在改开后文化软实力没有竞争力,经济也不行,因而成为文化荒漠。并不是说古代文化也是荒漠,古代部分还是极为辉煌的!),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平遥我每年都全程参加。与之对应的是,我很难要求他在电影创作上还有什么新成就。毕竟,其他工作都要忙死了,这两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还拍个求的电影。人生苦短,只能取舍。

回到《风流一代》上来。在去了n多个电影节后,没等来电影定档的消息,反倒因为国外电影节的线上观影,导致影片资源泄露。在资源泄露的第二天才正式定档11.22。又过了几天,他郑重言辞地在微博说了这个事。既害怕为盗版做宣传,又希望人们多多走进电影院。(注:疫情以来,很多电影节多了线上观影这个途径,容易让影片的资源提前泄露,对正版的保护极为不利!)

我不要脸,当天我就看了。先说观感:越往后越难看。纪实不纪实,虚构不虚构的,放在贾樟柯所有长片序列里,仅仅比匪夷所思的烂片《24城记》好一些,是倒数第二的程度。豆瓣我给了两星不及格。全片分三段:世纪初的大同,移民时期的三峡,疫情的最后一年。第一段的开头,几个阿姨在三八妇女节聚在一起唱歌,这段我特别喜欢。镜头对时代的记录是贾樟柯的一大特点。这几个阿姨的发型、妆容、衣着、眼神、谈吐等精神面貌,简直和我大姨二姨一样样的!和我印象中零几年的山西一样样的(尽管我是太原人,贾樟柯拍的是大同,但几乎没区别)!特别感谢贾樟柯能把这些人的精神面貌记录下来,我很怀念那个时代!

但在这以后,越来越无聊难看。波米刚发《风》影评的那天早上我就听了。虽然我几乎不听他的影评,但在看完电影后再听他的评价,感叹他所言极是!简直骂到我心坎里去了!骂的真好!

今天下午,我在大银幕接连重温了《三峡好人》和《江湖儿女》,又看了《风流一代》的国内特供版。体会就是:一部不如一部!《三峡》一开始的长镜头在大银幕上的表现就极为震撼!片中无数活生生的人、极富生命力的人,时刻震撼我心!《三峡》是贾樟柯最能展现人生命力的电影!真踏马牛逼!真是巅峰!

然后又看了《江湖》。有一说一江湖拍的不错。第二段三峡部分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被人撞后骂人:“赶得去投胎呀?”骗钱,一次失败一次成功(真的笑到不行233333)。“我们去耍一哈~”但有一说一,确实有点乏味了。同一场景,类似的故事,有必要再拍一遍吗?同一件衣服,同一个黄黑相间的包,同一个矿泉水瓶,确实有点腻了。廖凡就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接受不了时代变迁和自己早就不求行的事实。这和贾樟柯其实有几分相像真的。

然后又看《风流》。前两段把《任逍遥》和《三峡好人》故事线的重复利用,新写了2022年疫情的部分。但我怎么感觉是对《江湖》的翻拍?第一段都是世纪初的大同,第二段是06年三峡,第三段是两部影片拍摄时的当下。这难道不是一模一样吗?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好几个一模一样的镜头片段,我踏马几小时前刚看了一次,几小时后又看一次!对着三峡没完没了地拍,移民工程结束十几年了还要拍,你要拍几次才停?这一点我特别不满。对片中细节与隐喻的解读(尤其是第三段疫情部分)完全可以听波米,在此不多赘述。关于贾樟柯创作惰性的批评,以及心态想法的转变,也可以直接听波米的解读,均所言极是。而且,我不想做二流观众,不想当正版的受害者!

总之,《风流一代》真的很差!很没必要!求求你拍点新的吧,不拍也别晚节不保行吗?看着贾樟柯一直忙着路演,一个月来每天重复同样的回答几十次,每到一个城市的保留节目就是蹦迪,最终票房也才将将破千,评分也没多高。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