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线上拆解
1.道与儒
姜威这个角色,在单元开篇体现了“修炼”的人物特点,同时也是人物的最“浅层”意象。
“吾乃寒州姜山人”,“山人”是为破案而自取的化名。姜威一出场,无论从身披粗布麻衣的修道形象,还是所绘背负鹅笼的“阳羡书生”幻境,都出自道家典故或形象。是他的“形”、包装,为侦破案件打造的“幻境”。有一幕,摩家娘子称姜威有如仙人一般——
“仙”拆解开来看出左“人”右“山”,反过来念是“山人”,也暗合道教的一部分流派求长生、冀成仙的愿景。这是表面的“道”。

有人说姜山人和其他人好像不是一个图层,最后又看习惯了。在这里辩解下,姜山人的饰演者李汶翰因为先接触到《唐朝诡事录》音乐剧《唐朝诡事录之曼陀罗》,在声台行表方面出彩受到郭靖宇导演的赏识,才获得出演唐诡西行的机会。演技方面没什么好说的。我觉得他把“姜山人”演的不错。姜威进店之前,注意这句台词,自己刚从东晋的“崇山峻岭”走了一遭,姜县尉打造的“与众不同”幻境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风雪摩家店》这个单元,所有人都是唐朝装束,而姜威明显格格不入,披发、麻衣,俨然一副“魏晋遗风”。看过《世说新语》的知道“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之间兴盛的风气,比如竹林七贤。魏晋这些人喜饮酒(卢凌风邀请姜山人几度“联席共饮”,又相谈甚欢,可见有共同语言不赘述),而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
姜山人的乔装打扮,实际上也暗示了角色自身的一种寄托和向往。

“崇山峻岭”最早出自琅琊王氏、“行书第一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除了著名书画家,也是东晋当时著名的大臣暮年放情山水,作为“书圣”在后世,尤其是唐代被推崇备至。所以开头,姜山人虽是“修道”形象,但暗中埋伏了一个唐士大夫,寄情山水、心系家国的名士形象。

2.“化盗成佛”
随着时间线向纵深推进,编剧给角色注入的“佛学观”逐步显现。
剧中,苏无名一语点破了姜威的身份,“你并非什么修炼之人。”这里是借noname之口,撕开姜威“道”的伪装。
大家都很喜欢单元剧尾对龙太“化盗成佛”的叙事。

说一说“佛”和“盗”在剧中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主创团队想表现的更应该是“佛化盗-盗成佛”之间的一种流动,姜威身上有“佛”性的体现,对龙太的“化”,其实最早从摩家店故事之前就开始了。
编剧魏风华老师写的一个台词非常妙,
当故事前期一众身份还没有揭晓的时候,
龙太提起年轻的县尉,那年闹蝗虫深县县尉散尽家财救灾,自己家里却家徒四壁,是个好官,忍不住留下十锭银铤(大概这个意思)。
结果姜威脱口而出回应:
“家中无油水,怎么能证明是好官?”
这个细节,说明姜威自己为官,已经把清廉,当作了一种不自觉的习惯。

结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景,不知道是创作团队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佛”、山水诗大家王维。王维在姜县尉籍贯凉州(寒州)做过监察御史,凉州是丝绸之路要塞的明珠,也是龙太的老家(剧中龙太有提过家里酿造葡萄酒,可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对应),立意高,也很巧妙。
3.融合
纵观整个单元,儒释道三者在姜山人身上是一个融合的状态,符合隋唐三教讲论与融合盛行的情况。陈寅恪说过“凡新儒家之学说,似无不有道家或道家有关系之佛教为之先导。……实启新儒家开创之动机。”唐代的思想融合与激荡,给后来儒释道合一的宋代理学打下基础。
姜威为官,体现了一种儒家经世、佛家修心、道家修身的理念,和唐代士大夫集众家之长又明悟本心的风采。喜欢“姜威”,不仅因为从这个角色身上,看到了“三教融合”对华夏文化的深远影响,甚至打通次元壁:
一个是“中西合璧”(当代爱豆与古装角色、“暴风雪山庄”探案模式与传统民间悬疑“志怪”故事的完美融合);
一是“古今结合”(古代心怀百姓的清官形象与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价值观呼应)。就说姜威这样的好官,谁会不喜欢呢。
感谢《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塑造了姜威这么好的角色,以飨读者,很喜欢《唐朝诡事录》宇宙所展现的:以小见大、烹小鲜如治大国、单元剧一隅窥见大唐盛世众生百态的宇宙观、价值观,一时粗浅想到这些,疏漏之处希望各位看官指教,同时期待姜威的故事精彩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