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几句话写给纠结要不要去看的人✅ 推荐去看:如果你喜欢那种“规则型”荒诞恐怖如果你对血浆镜头、离谱死法、cult味的设定毫无抵抗力如果你喜欢有时间跨度、慢慢揭开的家庭drama如果你是斯蒂芬·金粉,尤其喜欢他笔下那种阴郁冷清、暗流涌动的新英格兰小镇❌ 建议避雷:如果你更爱节奏紧凑、jump scare频出的惊悚片如果你偏好走逻辑严谨、推理驱动的悬疑路线兄弟情及创伤的传承

Hal和Bill这对双胞胎从小就活成了两个世界,两兄弟性格上的格格不入是影片一开始就在着手渲染的事情。Hal是那种你在美剧里一眼就能认出的“校园受害者模板”— 带着大框眼镜,智商在线但社交掉线。有一个细节很能刻画出Hal的消极和被动性:无论是妈妈带两个孩子出去吃冰淇淋还是保姆带小兄弟二人去吃铁板烧的车内景中,Hal都是坐在后座而他的双胞胎兄弟坐在副驾。这些性格在他的人际关系中也形成了循环:不断让步与不断被霸凌在,他永远不是占主导性的角色。在他的兄弟感情和学校生活的消极背后,Hal对于失踪多年父亲的过去却大胆的探索: 比如发现爸爸遗留的诡异玩具后,第一个提出“这玩意不对劲”的是他,第一个想毁掉它的,也是他。

...
双胞胎兄弟

多年之后,直到电影第三幕最终部分的前夕,剧情才揭示原来Bill才是因为母亲死亡而记恨与兄弟、滥杀无辜的幕后人。这种处理童年阴影与悲剧的方式也正与他的性格相符,对于母亲的意外让他更加偏执,更加主动地迁怒于人并寻求复仇。这种由悲剧带来的扭曲情感,最后演化成了一种执着的报复和失控的自我投喂。

成年后的Hal看似远离了过去,其实从未真正放下。Hal则是延续了他的被动、躲藏、与逃避。虽然他没有主动加害于无辜的人,但这种处理伤痛的方式也间接加深了他人机交往见的隔阂,无论是与老板,前妻,甚至是儿子。Hal作为一名父亲,无论是因为自己无意中操作怪猴误杀家人的愧疚又或是怕怪猴像儿时找到自己一般找到自己的孩子,都导致他和儿子生Petey的关系冷淡到几乎陌。Hal更是很少参与Petey的生活,导致连抚养权都要被孩子自谓“教育家”的继父收走。他更不准Petey参与到自己的过去中来,连孩子要做个族谱作业,他都能硬生生编出“我是独生子”的谎言。Hal和Bill 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处理儿时丧母的方式更是让二人多年后切断了联系,仿佛各成了对方眼里属于原生家庭不愿提起的创伤。

...
Hal和前妻一家

兄弟俩一个主动掌控痛苦,一个选择沉默回避,最终走上两条完全相反的路。在电影的高潮,Bill和Hal二人完成了最终的和解:Bill对于母亲的意外和Hal对于Bill为复仇的所作所为而释怀。但是和解是短暂的,悲剧没有因为和解而暂停:随着怪猴的鼓声,最终Bill惨遭自己的保龄球陷阱触动而死,而捡回条命的Hal也只能同自己的孩子手携手共同守护这个玩具、控制其带给世界的诅咒。

怪猴的设定和荒诞背后的规则

荒诞恐怖中,最能带观众走进世界和让他们透过荒诞看到恐怖的方法就是对于规则的设定。《怪猴》的“规矩”很简单:只要你上了发条,鼓声响起,就有人得死。对于怪猴敲鼓的后果,Bill无疑是最着迷的人。在母亲死亡的阴影中,成年后的他一次次转动钥匙。加害于世界也成了他弥补少年丧母伤痛的一种保护机制。除了是为了复仇,也是对改变过去那种“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久而久之,他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用怪猴复仇,还是在用怪猴麻痹。

值得一提的是,片名 Monkey (猴子) 在海报和片名字幕中被对半劈开,后半部分形成 key (钥匙)这个单词。玩具猴的乱加于世人惨死的邪恶也是由转动钥匙的始作俑者所授权的。大杀四方的是猴子,但开启灾难的而是人自己。

...
MON/KEY

在此之外,怪猴玩具本身也是具有主动性的:它会瞬移,能够跟随目标并在其身边作祟,善于挖掘人性之恶,甚至通过施加心里压力达到操纵他人的目的。对于本身就自大且易怒的人,列如Bill,怪猴也找到了完美宿主。不断被其转动的钥匙也让Bill随之拥有了一种不受自己控制的超能力。获取巨大权力之后的他也陷于这种获得以牙还牙复仇的机会和掌控他人命运的生杀大权中不可自拔,丧失了仅存的兄弟之情。而Hal,虽然有童年阴影,但他的克制和对规则的敬畏,反而让他没那么容易被玩坏。但是怪猴的诅咒又是随机的,并不会真正传达转动钥匙的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恶意:就如年轻时的Hal对于Bill的怨念意外的导致了他们母亲的死亡。

而最残酷的是:怪猴杀人并不分对象。它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惩恶扬善”,反而时常随机开火,让人根本没法掌控。这如同在现实生活里那些毫无逻辑可言的事故与意外:它们来得突如其来,像是一种命运对“掌控感”的嘲讽。总的来讲,怪猴聚焦的是一种人对生活的无力感。不管你何许人也,又或是性格如何,都不能掌控它的选择受害人的目标,执行死亡的方法,或者离开人世的时间。从唯物的角度来说,或许这些死亡的确是机遇巧合。人对于命运,对于人生的终点是无法完全控制的。人算不如天算,想掌控死亡的企图也就变得比电影里的各种死亡情景更加荒谬。

诅咒的跨代循环,能断吗?

在原著里,Hal最终带着儿子Petey把猴子塞进麻袋灌满石头,丢进了湖底。怪猴做出了最后的挣扎,敲响了手中的钹。父子俩人险些没命逃出船只。(电影的设定略有改编,比如把敲钹换成了打鼓。据导演解释称是版权原因:敲钹原版的版权属于迪士尼,因为该玩具曾在《玩具总动员3》中露面。而敲钹猴之所以会出现在《玩具总动员3》中,正是因为该片是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粉丝。可以说是被老爷子的前辈粉丝无意中反噬了。)

...
钹→鼓

电影结尾,逃过兄弟重逢的Hal和儿子见证了所在城镇被怪猴肆意的后果。二人在世界末日版的场景中近乎平静的驾车驶过。驶过在路口的时候,一个骑着马的身影走过。Hal难以置信的懵逼表情如下图所示。开放式结局的设定也并未明示谁是这骑马的神秘人,但他的状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神,尤其是其在圣经《启示录》里作为天启四骑士之一的形象。这也无疑间接的展示了怪猴屠杀的后果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

...
遇见“死神”

虽然怪猴玩具被固定在后座,并没有像原著一样被彻底丢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从小就深知其威力的Hal还是在短暂的时间内与父亲在家庭悲剧和各种旁人惨死中迅速建立起亲情纽带的Petey都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肆意与玩具互动。或许他们会作为守护者将它一代代传下去,直到一个不知前情的后代,又或许怪猴会寻机逃脱,寻觅下一任受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