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四月份的一天,偶然被安利了一个据说特别搞笑的综艺,习惯性地打开豆瓣搜索词条,没想到评分和评价竟然出奇地好。于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点开了第一集,想看看到底是粉丝虚假安利,还是真的能博人一笑。。。
我算是对综艺比较挑剔的那类人,觉得很多综艺要么聒噪,要么无聊,要么台本设计感太重,实在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而我看综艺唯一的目的就是取乐,不想代表谁,只是在当代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能够不谈压力,发自内心地笑一笑,似乎已经算是幸福。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节目应该是超出及格线很多。笑是真的笑了,但后遗症也很严重,就是说,一个从不追星的人,竟然开始追星一群加起来两百多岁的中年人。。。
事实上,在看这个节目之前,我对这群人一无所知,最大的了解,仅限于知道陈楚生和苏醒的名字。大概是第一期节目看完的时候,我这个面盲患者才能大概把陆虎、张远、和王栎鑫这几个名字跟他们的脸对上号。尽管我听过时间都去哪儿了;知道最好的我们,看过王栎鑫离婚的热搜;听过雪落下的声音;也听过嘉宾和棉花糖,知道至上励合,但就像他们自己说的,这群人和作品向来是各火各的,互不关联。
但这并不妨碍看完节目的我去了解他们,并且喜欢他们。
若非要列举这群人的优点,我只需要用简单的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真”。
这个节目的第一轮安利,应该来自于这群人的真实,真实的搞笑,不做作,且没有包袱。
没有充满设计感的综艺环节、没有故意煽情的矫情片段、也没有刻意制造矛盾冲突和看点,只是几个认识十几年的老朋友凑在一起,真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平时相处的样子,就能引得人捧腹大笑,也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让许多人开始思考: 综艺节目的卖点,到底应该基于流量和市场考虑,还是更坚持初衷,回归到以内容为本质?
相信看完节目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真实和搞笑是一方面,是出于对节目的认可,而对这群人的好感,是隐藏在嬉笑怒骂背后的,他们对待梦想的真诚坚定和对待友情的真挚长情。
从07年快男选秀出道,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十五年这个时间对娱乐圈这种更新换代特别快的行业来说,真的不算短。十五年之前,他们有幸经历了选秀时代的开端即高潮,品尝过一呼百应万人空巷的顶流滋味,也在之后的岁月里,在这个新人辈出的环境下,感受过光环退却、人气滑落后的人情冷暖,更有甚者,经历解约,雪藏,受伤,坐牢等各种意外。庆幸的是,尽管糊出边界,这群人还在坚持着梦想,坚持着心底的那份炙热与善良。
在我推荐朋友看完这个节目后,我们不约而同发出了感叹,这群人是真的很有实力。
不同于现在资本把关的选秀,十几年前全民真金白银打投出来的这群人,是真的有能力有才华,也是真的热爱音乐,同时还非常的努力。
不管是出道即巅峰的顶流时代,还是糊到无人知晓的暗黑时刻,他们都在坚持做音乐,或是用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来维系自己的音乐梦想,正因如此,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听歌软件,搜索这群人里任何一个人的名字,都能拉出一长串歌单。
如果不是出于热爱,怎么会在籍籍无名时还在坚持发歌,发专辑。
这份对待梦想的赤诚,令人动容,也让人感到惊喜和鼓舞。
真诚地热爱和坚持梦想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领域,都值得被尊重和肯定。
大概是出于这样的好感,才有了想要了解他们更多的欲望,进而一步步挖掘出那些真挚的,让人觉得美好甚至羡慕的友情。
都知道这是个穷到让人觉得心酸的节目,如果不是靠陆虎刷脸打感情牌,恐怕很难聚齐这群人。
彼时来参加节目的他们,恐怕也没有谁是抱着靠这个节目再次翻红的目的来的,所以就真的是出于兄弟情义,来帮忙跑了个通告。
至于后续的发展和团综的实现,对喜欢他们的观众来说是喜闻乐见,对他们自己而言,我觉得更多像是一种上天的嘉奖。命运会眷顾善良的人,他们的哥们义气换来了这一份关注和热度,所以是他们应得的。
也许有人会眼红,会问凭什么,在当下这个娱乐行业如此低迷的时代,为什么是这群大多已经结婚生子且不再年轻的中年人收获了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我觉得理由有很多,对他们来说,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十五年坚持唱歌,坚持梦想;十五年依然如初般维系友情,互相提携和帮助,兄弟一句话,就天南海北飞来帮忙热场子。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虚伪客套,不是演给外人看的刻意表面,而是可以肆无忌惮互相玩笑、揭短、而又不失体面,幽默和风趣。更重要的是,十五年来也没有多少涉及底线的负面,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群人。
所以,是他们。因为他们值得。
真的很想长篇大论说说他们的友情,却又觉得有些多此一举,节目里的嬉笑怒骂已经可以窥探一二,节目外的各种互动也是如此简单直白,不得不让人信服。
而我不止是信服,更多的是感慨和羡慕,甚至有些嫉妒。
谁不想要这样长久的感情呢。
不想把他们这份感情简单归纳为幸运,我始终认为,长久的感情维持,需要的是共同的坚持和努力,所以我更愿意用懂得珍惜来形容这份美好的友情。
这群人的感情,不管是放在哪个圈,都值得令人惊叹,而因为在娱乐圈,就被衬托得更加难能可贵。不可否认,这份感情的长久,也许跟他们的糊有一定的关系,但生活没有如果,不管再怎么假设这群人如果更红,感情会怎样的论调,重要的是结果,现在这群人的感情很真,很能打动人,所以就值得。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的他们都已步入中年,心态思想各方面都趋于稳定,即使再度翻红,应该也不至于会因为资源方面的拉扯而影响到友情。而以他们吵闹搞笑的程度,大概还可以看很久都不会腻吧,真心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吵吵闹闹下去。
话说我是真的很想知道苏醒维持感情的法宝,0713的这群人就不说了,连01年澳洲留学的朋友,都能保持二十年的友情不褪色,真的respect。
说了一大堆废话都没说到重点,总而言之就是这群人都很宝藏。但是人都会有偏好,我向来对有个性的人充满天然好感,所以对苏醒的关注自然更多。
对我来说,他是一个越了解越让人觉得意外的人,严格来说他是娱乐圈第一个让我发出:读书真的好有用 这种感叹的人。
用张远的话来说就是,他大概是唯一一个,话很多但是你却不觉得烦的人。就你看他的语言表达,观点输出,会觉得很有自己的态度,但是又不是那种强迫别人接受的姿态,更难得的是,这个人是怎么做到逻辑思维能力和即时语言输出都这么清晰有条理的啊,然后会因此生出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羞愧感。
如果我追星的话,我觉得这种偶像给自己带来正面反馈的感觉,是值得的。
我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好好看书了,也真的是因为他,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不管处在什么年纪和阶段,读书和学习真的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知识会变成武器,成为自己生活的助力。
很巧的是,我在这个周末无意点开了他之前做的视频节目,觉得很受触动,起了想要整理文字版的心思,因此点开了工作手机的备忘录,发现了自己多年前的随笔记。
我完全不记得我曾经那么兢兢业业地记录过每一天的生活,而那些文字拼凑出来的早已被遗忘的记忆让我在时隔数年后泪水翻涌。
我一直坚信文字和影像是记录时光保存记忆的最好载体,但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写东西了。一方面是因为懒,一方面是因为年纪渐长,心态愈发平和,没有了幼时那种强烈的分享欲和表达欲,也不再试图通过文字发泄情绪,寻求安慰。
我相信能够走上艺术道路的人都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大多数方面,后天的人为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但是在艺术范围内,很多时候需要一点点所谓的灵气,而这份与众不同的灵气,也可以用另一个名词来解释,那就是天赋。
我不敢说自己是个在文字上多么用功多么勤奋的人,这些年来在这方面收到的夸奖和赞誉,更多地来自那份与生俱来的小幸运。
但从客观现实的角度来讲,天赋对成功和出众的影响其实是很小很小的,如果不坚持努力,而是一直放任浪费灵气,哪怕有再好的天资,也会被消耗殆尽的。
就像我会感动于自己20岁写的文字,却在如今的年纪懊恼自己的逻辑思维如此混乱,以至于很难清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说到这个就又要提到苏醒,他是个表达欲很强的人,十几年来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视频记录,输出过各种观点,也为很多社会事实发过声,在了解他的过程中一方面觉得这个人好强大好能说,一方面也会想,为什么在自己拥有了更好的电子设备,有了可以随时快捷地用文字来记录岁月的机会,却宁可把时间浪费在各种无聊的虚度时光里,也不曾好好记录生活,留点回忆。
毕竟很多情绪和感受都是转瞬即逝的,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如果没有载体去保存,就很难再重温了。
虽然我也像他说的那样,已经过了频繁表达观点态度和情绪的年纪,但记录生活这件事,为什么不可以有呢?
最后,贴上一段苏醒关于感情的表达,私以为这段话不仅可以用来解释粉丝和偶像的某种对立,也适用于很多情感和场合,也是我今天洋洋洒洒写下这么多字的初衷和动力。
就像很多人会唏嘘于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友,最后无话可说,也有人会感叹于年少的暗恋对象和旧情人为何被岁月蹉跎得面目全非。
人生无非就是体验,所有的遭遇和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预期没达到,也不必否定过去或者怀疑自我,保留情结,也不见得什么坏事。
尽管我早已脱离学生身份很久了,但我并不排斥跟朋友一起回忆往昔,每每聊到曾经单纯的校园生活,也会有感慨。
但这份对过去的美好追忆,并不代表现在过得不好,不能一味定义为对现状不满才去回忆以前。
我觉得更像是对过去人生的一种回顾和温习,有一种复盘自己人生轨迹的感觉。会因为被记录下的那些感觉而感动,也会因为现在还在身边的人和事而觉得庆幸。
当下的我,是为过去那个时刻的人和美好而感动,而对现在的我来说,比起过去的那份美好有没有延续到现在,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可以拥有和把握的欢愉是什么,如果我期望现在的美好可以延续到以后,现在应该做什么。所以也不会觉得遗憾或者难过失望,最多的应该就是感慨和欣慰,感动于自己在那个时刻,有那么多美好点缀生活。
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 希望以后我也能平衡好分享欲和保持自我的关系,找回记录生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