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业余选手,不谈电影的拍摄技巧和镜头语言,如果技巧本身是为了共情和感染力,那么我评判一个电影的好坏就是它有没有跟我共情,能不能带给我思考。《四海》做到了,它不需要技术的堆积,就让我主观喜欢它。

喜欢它什么?

喜欢他一直在路上,不是说上路这个行为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它代表了我们在不安于现状的时候敢奋斗,爸爸离家,好友去世,车技不如人,他对现世有很多不满,本该在小岛找个工作过活,犯了法就伏法,(不是说让大家违法乱纪啊!这里我理解为表达手法)他在挣扎,做了似乎是他不该做的事情,意味着他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有不满,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活法。

男主所认可的人生价值,是通过热爱安身立命,然后继续热爱。可是热爱带给他的从来都不是荣耀。守着看不到结果的女孩,莫名其妙背上巨债,做着和理想相差甚远的工作,很难讲他在其中快不快乐,但如果有如果,还要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们想要去够一够,那一点点的可能性。

片面来看,缺爱的人(阿耀)以为有了爱就能排除万难,缺钱的人(欢歌)觉得有了钱就能万事不愁,但结果呢?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人手里,而爱也汇集在不缺爱的人身上。两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死因稍显荒诞,没想自圆其说,也恰恰告诉了我,这是戏剧,不是写实。

他可能触不到时代背景,没能够真实深入地探清矛盾与对立。但它确实给我造了一场盛大的梦,在这两个小时里,我看到有人守望着我所守望,奔赴一场没有尽头的征程。

没有阿耀勇敢,我总是找很多说辞尽量合理化我想做的事,让它们看起来就是我该做的。

电影输出的观点可能混乱无序,我的解读构不成万分之一的导演意图,却是一览无余的我所朝向。

阿耀的死是飞蛾扑火,似乎让理想看起来壮烈,大火燃起的瞬间,我心里松了口气,因为无论成不成功,或早或晚他都会被现实打败,我不愿看见理想主义撞了南墙后回头。(从结束生命本身来讲,绝对是在现实要摒弃的念头,任何形式的牺牲都不应该被推崇。)

女主怕水,结果殒命珠江,男主怕火,却葬身火海,他想要给她的钱,她想要给他的摩托车,都成了无用之物。到这里,寓言的味道应该很明显了。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说:“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空洞的,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

一些导演寻找受众的方式很可能就是,留出一条缝隙,让能够钻进去的观众投入其中。
99%都是疲于奔命,剩下1%我要献给浪漫。这浪漫是巨大的轮船变成夜店,是红衣少女和绿衣男孩和深蓝的海,是骄矜少年饮醉,也是暮年远去看雪。

我主观上不理解一片倒的叫骂,去看了热评。还是不能苟同。(虽然电影可以有多种形式,但贺岁片不行,如果拿春节期间的观影大众当做试验品,确实不厚道。)

它绝对不是在教唆我们去做知法犯法不伏法的事情,不是叫我们去酒后游泳或者欺骗大众,如果你一定要揪着这些点来讲观感,去看教育片,如果非要说遇事不懂就上网搜索或者社会责任和权利,沉入生活去就完了,别看。作为一个写书二十多年,拍过几部电影,智力健全并且赚得富足的人,韩寒能不知道吗?退一万步就算他真不知道偌大个剧组那么多人全都陪着他把观众当傻子吗?那为什么知道还要这样做。我们写作不只要讲道理摆事实有时候还需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为了更好地去传递我们的所思所想。在电影里面,逻辑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取舍应该是属于创作者的自由。

它的故事不吸引我,既没能完全接地气,又没有严密的逻辑,但是那些东拼西凑的看似没有意义好像就只是话到嘴边了的台词,来来回回在我心上反复。

“都花钱了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多自我表达”,不可以,就是要让少年穿上绿色少女穿上红色站在深蓝的海水面前,说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话,还笑得贼赤诚,因为它具象了我心里那个青春无畏的少年,壮着胆等一个认同。

“这世界上不会有和我想象一样的房子”,我当然知道理想就是理想,但尽管只有微茫的希望,有可能看到理想的实现,我愿意去试。

“我们之前看的都是海景”,换句话说,我不赶什么浪潮,也不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可是我的海终究扬不起这张帆,我们终要远去,趁随便谁的风。

我们生来骄傲,但为了心中一直不变的东西做了许多的改变。无知到跟喜欢的姑娘坐在房间门口一夜,狭隘到希翼一面之缘者兑现承诺,偏见地以为付出努力就有一席之地。我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见招拆招,拿着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

回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我看到的世界不够好,我还有不满,还想要通过努力让他更好。

让无论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可以自由地享有各种权利而无需因为自己生来的特点承受多余的伤害,让面对不公而去发声的人不再孤立无援,看见不足而去建设的人不再受到群嘲;还有就是,我想靠我热爱的东西活下去,也希望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不再为了金钱丧失尊严或者为了活着放弃理想。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类只是个概念,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不同环境下的人面对完全不同的遭遇,这辈子决定我悲欢的可能就是我身边这几个人,那我希望我做的事可以让我身边的人能从容谈理想,有力量实现理想,而不是被混乱的标签化的价值体系裹挟着,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屈从群体放弃自我。


观影的一大销魂之处,是某个从来没有想过要讨好你的创作者,在熬到百来分钟时,突然扔给你你梦中的场景,不管你朝哪边看,都是四目相接,不管你怎么跑,都跟他踩在同一个步点上。

希望我们都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看得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