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沉醉的夜晚》是继《牯岭街少年杀人案》和《大象席地而坐》后,我看的最"分心"的一部电影。
电影情节真实且压抑,在刚开始看的前半个小时里,我都会看看停停,不敢让自己"入戏"
电影的开始就是大尺度镜头,秦昊下车扣外套扣子的时候,我就立刻感觉到他是个gay了。他的演技真的很棒,演的gay比gay演员去演gay都好。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围绕他展开的。
王平和江诚躺在床上,江诚听着王平念读郁达夫的《沉沦》
始于"念书"也终于"沉沦"
江诚和海涛在一起时,其实也在复刻自己与王平的老路
江诚爱的这两个男人,都是有女人的。他们爱的既不是男人也更不是女人,爱的只是他们自己
王平在挽留江诚时,全都在说"我"怎么样,没有去关心江诚为何突然离开。他也自私的出轨,并且还试图把与江诚的关系美化,从而方便自己日后与江诚的相处
江诚和海涛已经在一起了,可他依旧不和阿静分手。就连与阿诚的旅游也要带上阿静,或者说也要带上自己的自私部分。他知道江诚会包容自己,所以他就会一脸无辜的说出"带上阿静没问题"这样的话
江诚的性取向,永远都不会被大众认可。他骨子里的傲气与内心对社会的屈从性产生强烈的矛盾
他想做自己,所以不会骗婚。但他也怕失去爱人,所以他就一步步仍然然后失去自己
海涛理直气壮问"没什么问题吧'时,他也只能说一句"我能有什么问题。"去妥协去让步
江诚其实一直在妥协,从同意与王平的老婆见面,到同意与海涛的旅行里加一个"电灯泡"
直到最后,他也与"女人"在一起了,不过这个女人,是位跨性别
哪怕江诚最后向现实妥协了,可骨子里的"性向"也仍旧无法改变。
无论林雪再怎么去闹,也不改变王平的性取向;无论海涛再怎么在男女之间犹豫,他都不会放弃自己喜欢女性这件事;现实生活中,弯的再怎么喝中药也不会治好成直的。
这是娄烨早起的作品,所以整部电影都具有很强的"娄烨"风格。
手持镜头、一镜到底、边缘人物和迷惘无措、潮湿粘腻的小镇。
娄烨从不畏惧"流行"也从不怕"过时"
电影风格自成一派,有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主观性"
这就是我爱他电影的原因。
整部电影的细节也十分到位。
江诚和王平从家走出来的时候,萧瑟的冬季,每个人都穿着深色的衣服,整条街都显得毫无生气。可是在两人的旁边是一把一把彩虹色的伞。两人的身后,开满了花
江诚和海涛站在浴室,江诚的眼睛没有被镜子的雾气遮挡,他通过镜子直勾勾的看向海涛,可得到的回应确是海涛藏在雾气后面的犹豫与懦弱。他不愿擦干镜子,不敢让江诚看清自己的真面目。
从阿静独自一人唱《那些花儿》到三个人一起唱。那句"各自奔天涯"也在为三人最终的结局进行了暗示与铺垫。
娄烨的早期作品,我一般都是会给4.5到5的评分,可是这个我只能给4分。我不喜欢骗婚gay的故事情节,虽然我知道这是那个时代下gay不得不做的决定。女性形象,在gay是少数群体光环的加持下,她们变成了"怨妇""泼妇"变成了不尊重少数群体的"傻女人"
看到林雪去闹的时候,想到《谁先爱上他的》两部电影虽然相隔九年,但内容也依旧没变
为了去体现同性感情的"坚不可摧"所以就牺牲女性角色,把女性塑造成"歇斯底里""咄咄逼人"的模样
这就是为了体会少数群体爱情的伟大还是侧面印证了男性的自私和懦弱啊!
林雪最后对王平说的话真的已经卑微到了骨子里,王平可以出轨,只要出轨的是女性就行。
是气话,可是究竟是被伤到什么程度才会说出这种话的!
王平的自私、海涛的犹豫,不仅伤害着爱他们的女方,也同样在伤害着江诚。
江诚得不到社会的理解,枕边人也不能给江诚给予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这才是最可悲的,也是江诚最活该的地方。
他勾引着"有妇之夫"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男性魅力"所以最后死在"仇人"手中,也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看电影绝对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去看
但是这部电影因为陈思诚我放在手机里大概有八年了。我一直都没有看。我不喜欢他,就连电影里他模仿哥哥跳舞的镜头,我都是边骂边看完的
我可以为了导演忽略剧情,也可以为了剧情忽略选角。但陈思诚真不行,他演技里的正常笑容我都觉得是"阴冷""油腻"的
不是揶揄他什么,不过也差不多吧。还好他现在不演戏了,我的眼睛可以休息了
电影里面的跨性别者,第一个镜头我还以为是深漂跨性别者李二毛,为此又特意去翻了一下关于他的那部纪录片
不是他。
不过不知道他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应该与社会和解了,活成了自己原本的样子了
他不再像江诚那样,需要"跨性别者"女性形象去建立与社会链接、和解的桥梁
每个人都在这该死、阴冷的初春里头疼着未来。每个人也都沉溺在新年来临后的快乐里
还想再一些什么,但是刚喝完酒,现在头晕全都忘了
我也沉溺在了这雨后的夏夜里了
最后不礼貌的问一下《燃冬》的灵感是不是来源于这里啊?两男一女的故事发展,都是相互暗生情愫、相互生忌。然后在KTV里唱着歌,活在这漏雨、逼仄、粘腻、永不见光的社会枷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