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的人物关系全部都莫名其妙,没有一个能解释通的,李善德的老婆每次都打他耳光,李善德还爱上了他老婆的耳光,这是要宣传什么?李善德和苏谅更加莫名其妙了,啥都没经历,李善德甚至可以说背叛了苏谅,但是苏谅最后还来救他,这不是过于理想化了吗?作为一部讽刺黑暗官场的剧,这不是很站不住脚吗?李善德和侗族姑娘也是莫名其妙,小僮为什么突然就愿意帮他了?比如说小僮在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会同意砍树?作为一个养荔枝的人,怎么可能同意砍树?我们养花都舍不得把花摘下来啊!
如果没有这些关键人物的帮忙,李善德如何做出转运荔枝的方案?尤其是苏谅,这是男二的位置,却交代得这么不清不楚,不能用电影时长不够来带过吧?如果电影时长不够就可以连最主要的配角都不用交代清楚,那电影好坏的底线在哪里呢?整部电影人物关系莫名其妙,情节故意讨好,比如说打耳光,故意设置这样的情节来逗笑观众,还有一些其他的情节也是,想故意加一些搞笑的成分,结果不伦不类。
导演可能还想延续年会不能停那种搞笑+讽刺,结果这种严肃的古装剧和马伯庸那种严苛的细节控根本不适合,就像高考时穿旗袍的爸爸们一样又滑稽又不合时宜,既侮辱了旗袍又折损了男性的风采。
《长安的荔枝》:莫名其妙的人物关系如何撑起一部讽刺电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