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因为之前看了咏梅在十三邀的采访片段,出于对咏梅的好奇,我在爱奇艺上看了《出走的决心》。电影很好,节奏非常流畅,姜武在里面的台词也非常典型,一度让我直夸典中典。一划到下面的评论区,就立马笑了,如果说电影给我带来了温情和感动,那么评论区给我带来了2025年第一天的笑料。

无怪乎当代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孩子,连一部倡导女性跳出框架、勇敢追求自我的电影下面,都全是泛着男臭的蛆虫在叫嚣,还会有多少女性愿意进入婚姻生活中生儿育女。2024年的生育人口已经低于抗战和三年饥荒时期了,不结婚不生娃是当代年轻人的非暴力不合作。

电影其实说白了,就是如果年轻人实在要结婚生孩子,那么或许应当首先做好有足够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实现独立育儿的准备,不要连累上一代。捆绑上一代来实现自己的独立发展,本身就是利己的行为,更谈不上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实在要父母帮忙,那么就给出育儿嫂的市价,别把父母当做免费劳动力,让父母出钱出力还不讨好。

但这个经济下行的年代,年轻人本来养活自己,承担房贷、房租、996等各种压力就已经喘不上气了,哪有精力再独立育儿。女儿说她在家带娃的时间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所以怎么都要出去工作,那即使孩子上幼儿园仍旧要日日照顾孩子的只能围着孩子转的母亲,是否也应该并能够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呈现出了两代女性之间的张力。女儿是爱着母亲并站在母亲这边支持母亲的,可是女儿同时又是需要母亲榨取母亲劳动力的;母亲是爱着女儿呵护女儿想要替女儿分担的,但母亲同时也想要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于是女儿的困境遇上了母亲的困境,试图理解母亲的女儿却丝毫没有希冀父亲的改变。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按理来说母亲走个十天,让天天钓鱼和打乒乓球的父亲,帮衬着年轻的两口子接送孩子本身也不是什么难事。但父亲下意识拒绝这个方案,连女儿都下意识觉得行不通。这本身是可悲的,习惯了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变相就等于这个人什么都可以不用做。

或许女儿的丈夫算是个不错的丈夫了,但是为什么没有男方父母的轮替(只有几天的探望),为什么育儿后的一家四口还要挤在父母的老房子里,为什么不找小时工。现实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终究的答案不过就是不方便、不可行、不够钱…… 所以当代人直接不生了,因为生育就意味着必然存在着牺牲和委屈求全的部分。年轻人开始学会了更爱自己,相对于养孩子,他们更情愿把自己重新养一遍,让自己过去受的委屈和苦难慢慢消弭,不再成为每每想起都忍不住气到手抖或痛到落泪的愤恨和伤痕。

去tmd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生孩子吧,让这些可笑的、泥巴做成的既得利益者向外国友人真诚发问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