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院里走出来,我和老冯都默不作声,尽管是两个大老爷们,但能深刻体会到或是曾体会到内心的挣扎与彷徨。我和老冯是学院里仅有的两位单身汉男老师,一把年纪一直沉浸于学术研究中,耽误了婚姻大事。我们很理解主人公郭小鲁,也许和我们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很像。片子中有一片刻,我对身边的老冯说:“郭小鲁和苏凌芳从小到大,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我这次影评很简单,依旧是流水账,想表达的也许是“两个人走到一起,是一路人,是多么重要;两个人如果是一路人,能不能走到一起,也不那么重要”。如果扯歪了,那就让我扯歪吧。
片子的编剧是王朔,王朔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我尽管文学博士背景,但不做小说研究,小说只是闲暇阅读的爱好,说的不对的地方,不喷我就行。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他曾经写过的《我是你爸爸》,郭小鲁如果和苏凌芳结了婚,郭小鲁的中年也许活得和马林差不多,我非常笃定地觉得,郭小鲁在公交车里,闻着一群腋臭的人们,也会躲闪,并且匆匆下车。
郭小鲁的父母和苏凌芳父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郭母是看不起苏家的,因为苏父是做无机的;同样,苏母也是看不起郭家的,因为他们是上海人,还留过洋。那一刻,你会发现,郭小鲁和苏凌芳生活在不同的原生家庭中,尽管父辈都是科学家,但并不是一路人。直到后来,苏凌芳被六姑接走,两人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扭转。直到在北京相遇的时候,郭小鲁还是那个郭小鲁,苏凌芳却已经不是那个苏凌芳了。
关于郭小鲁的导师丁学农,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导师的影子,对学术有谦卑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严厉,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戏中丁老师去世那一幕,我其实没太忍住。我也曾担心过自己学术上没有导师的监督,会懈怠、会放松、会走歪路,事实上,我也已经把导师当作自己的父亲。片中,丁萌萌和郭小鲁算是一路人,都师从康妮卡特,都学医。但最终他们并没有真正意义走到一起。我最最受不了的是,在病榻前,丁萌萌感觉到自己即将离去的时候,在郭小鲁去买糖之前,突然说了一句:“我爱你”。我设身处地地想了想,我如果是郭小鲁,我会哭成什么样,绝对会哭晕过去。
丁萌萌去世之后,其实郭小鲁很痛苦的,因为他心里有了两个女人。他面对挫折之后其实就是在用世俗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情感,选择离开捷克,也不回到中国。我也深刻体会到,在他心中:“丁萌萌肉体上死了,她精神还活着;苏凌芳虽然活着,但精神上死了。”为什么说他世俗,因为他觉得他无力再把心思,花在下一个女人身上了吧。得不到,那就算了吧。科研都做不完,哪有心思,再进入另一个人的心里及她的世界。
片中有一句话,其实是借用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内容:“父母是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我们终究会长大,不老的顶多是肉体,内心还是不断会强大的。我们总有一天会直接面对死神。今年上半年,我经历了人生灰暗的一遭后,我面前尽管还有一堵墙,但我知道我自己,已经不惧怕死神了。
关于感情,郭小鲁对苏凌芳其实很用力的,就像丁萌萌一样用力。当两个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鸡同鸭讲,讲的对方听不懂,对方讲的也听不懂,其实也没那么痛苦。至少郭小鲁阻拦了苏凌芳别去赴宴,也商量好别喝酒、九点前回家;苏凌芳看似不经意地问晚上郭小鲁什么时候回来的时候,郭小鲁怂着说也会九点前回来,这应该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模样。一个让着另一个,貌似从来不讲谁付出、谁对错。后来苏凌芳没遵守诺言,喝了酒、11点回,郭小鲁也没说啥,苏凌芳酒醒的时候,问了一句:“你晚上去哪了?”就已经证明,苏凌芳还是关心郭小鲁的。好吧,我这个想法,未免舔狗了些。
他们从来没有约束对方,尽管爱着,哪怕对方变成了“酱香型白酒”,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一个心里只有科研,一个心里只有钱钱钱。说真的,苏凌芳没嫌弃郭小鲁已经不错了。看我这文章的人绝对觉得我说反了,其实真没说反。你们眼里,大明星、演艺圈难道不比科学家、学术圈香吗?郭小鲁看似独善其身到最后,其实真正最痛苦的人,就是他。
我有时候会想,我挺羡慕像苏凌芳那样“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的,浑浑噩噩挺好,不会忧虑很多事情。我看此电影很难受在于,我活得很拧巴,和郭小鲁那么拧巴。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太相似了。我深刻能体会到郭小鲁内心的压抑,他的世界只有情感和科研,多么单纯的人啊,和这种人结婚岂不幸福死。
可是这种人,在当下社会,是不是基本上都死了?不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是被王青伟那样的伪君子逼死的,被这个可悲的世界和万物所谓的规律逼死的。《不老奇事》其实名字很不错,我不像别的影评人那样抨击这个片名,大家想想,全片中,唯一不变的人,就是郭小鲁,我说的不是肉体,是郭小鲁的一切。
我想了又想,当我踩足油门,开向苏凌芳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死了,不会像电影里那样醒过来了。嗯,我知道,醒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