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打压、尖锐、逃离,这些在我以为只会出现在东亚母女身上的形容词,在《伯德小姐》中同样出现在了被我定义为是阳光教育的西方社会中。并在烂番茄上获得了超高的评分。这一切变相的告诉我,这似乎不仅仅是东亚所存在的问题。

伯德和我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们都出生于一个国家的小城,一个大部分人毫不知情的五线城市。当别人问我来自哪里的时候,只有说省会城市,别人才可能知道我在哪。

我们都和母亲之间存在着撕裂般的对立。

不够富有的家境,开着不够体面的车,听到最多的话是拒绝,那是有钱人的生活。

同时我们不合时宜的生长出了一颗向世界的心。

我们都别扭的试图隐藏自己不够出众的家境。

“就在这下,我自己走过去”

“那栋最美的蓝色别墅就是我家”

我们都试图让家庭掏空一切,只为我要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一己私欲。

直面自己的黑暗是困难的。

整个观影过程,我一直在思考这部片子最后落脚点会在哪里。

我渴望他告诉我一些东西,告诉我这样一个和我如此相似的女孩最后会走向哪里,会有一些什么惊人的成长或成就。

但这部电影它没有,它以我想不到的方式收了尾,它没有告诉我伯德所奋力追求的走出去是对的,它同时也没有告诉我伯德最后回到了小城和家人身边,它仅仅展现出伯德离开家后开始想念他的母亲。它甚至都没有告诉我他们母女中到底是谁在先用错误的方式相处,以至于造成了她们今天的局面。它也没有套路似的为我展示他们某一刹那的互相原谅与和解。

她们就如此突兀的爱着和恨着。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否我们母女从始至终都无法达到某一刻的和解?

我们都被生活压迫的把爱变得扭曲。你说我不是个好母亲,我说我的母亲只是个会家暴的酒鬼。我们总是自私的考虑我想要什么,却从没考虑过对方经历过什么。我没考虑过你母亲是如何伤害你,而你已经尽力在做好我的母亲,你也没考虑过我多在意你,以至于希望你能看见我的好,希望你能够喜欢我这个人,而不只是爱身为女儿的我。

她们只能一边互相怨恨对方毁了自己的人生,一边在关键时刻哪怕掏空自己来爱你。这种相处模式似乎比某些大团圆更加真实,和现实中的母女一样,不会有互相和解的一天,也不会有失去爱的一天。

我和伯德都曾经以为,走出去就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但当我们真正踏出去那一步的时候,满脑子却是对故土的怀念。我们似乎都在过着一种错位的人生。

待在小城,拥有家人朋友的时候我们渴望更大世界的繁华与开阔,我们没有一刻在享受自己身在小城所带来的那种熟悉的安心。但当某一天我们挣脱束缚,真正走出去的那一刻,却茫然地站在大街上,回想起自己在小城中那些岁月。我们开始想念曾经疯狂想要摆脱的一切。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这部电影它似乎从来就没有准备向我们讲述什么是对或错。

走出,爱恨,青春,失去,得到,矛盾

这些仅仅是我们人生存在过的痕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