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着要给北上写一篇日记,时隔一个月仍未落笔。
一个在历史的河床里探寻民族记忆,溯洄人情冷暖的故事,似乎触动了对童年旧事中某个印象的回响,照亮了那些遥不可及的旧时光的缩影。

北上是一封写给“爱与归属”的情书,从马奶奶在开篇讲述祖辈寻亲的故事开始,到运河沉船被发掘、揭开被遗落在时光中的陈年往事,再到北上青年返乡,每一处情节,每一缕思绪,都无时无刻不在积淀着,对生命寻根、对集体利益、对旧时往事的念怀。
北上不拘泥于青春叙事,不自封于年代陈迹,故事中,花街少年的出走与祖辈南下寻根的故事形成互文,花街暖流四溢不着边际的邻里温情与大都市冷漠酷寒利益为上的无情竞争相互对照,运河成为了流动的、生生不息的、串联着故乡小镇与理想都市的情感带脉,最终建构出一个以花街小院为起点的、不断向上画圆的人情社会空间。
花街或许本身是一处不容外客的异托邦,她鼓励着花街人的出走,却不容纳搅乱格局的外来者,周爷爷面对儿媳出走事件时通达有理,而马思艺的母亲作为始作俑者却无一处安身之地,弟弟沦为牺牲品,却也在无形中推动着花街少年的命运选择。但花街也始终是一处世外桃源,承载着花街少年的怀旧与思乡之情,疗愈抚平现代化进程中带给运河儿女的惶惶无措,最终促成一场不见硝烟的自我身份的寻找与认同。

花街少年北上追梦,离开了固化的温情空间,却仍不忘在新的时空中寻找归属,他们在运河边倾吐情意,挥洒热泪,也在大城市的激流中不断被冲刷涤荡着自己身上原本的意气。
渴望成功的谢望和,不惜一切代价,生出了压榨下属的资本家面貌,可当现实的冷漠将他抛掷时,痛苦与无力将他击碎,人物性格的张力与成长弧光就此延伸。
另外,快递、外卖、货运皆是新时代的运输业,勾连着新世纪人与人之间交互相联的隐线,在某种程度上呼应着运河的流动气运,也继承传递着生发于运河小镇的爱与关怀。

北上与运河成了共生关系,故事中流动着俯拾即是的温暖,运河也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它也化身为一种精神图腾,刻印在在运河儿女的灵魂深处,完成一次又一次悄无声息的共振。
北上从花街小院出发,沿运河一路向上勾勒,最终落回故事的起点,画出一个完满的圆。它回顾着时代变革的阵痛与个人命运的震宕,讲述了漫长社会进程中微不足道的一段温情的生活史、勇敢坚韧励志的奋斗史、被遗忘的民俗史。但也正是这些沉淀在岁月里的普通人的祖辈故事,沉没在运河中的旧船往事,照亮了浩瀚星辰中微乎其微的一隅。在孤独的生命中撰写熠熠生辉的史诗,是永不被吞噬的浪漫。
无论时移世易,运河始终静静地、缓慢地向前流淌着,她揉碎了坚不可摧的地域和时空的围墙,包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守护着祖辈运河人的繁衍不息,推动着运河儿女的命运齿轮,将伤痛与不安裹挟进深厚的河床,传统与现代的分界在此融化于一,历史与未来的距离在此搁浅于无,故乡与远方的间隔由此链接。
清风拂过,月光在涟漪中荡漾着,倾听着河水静默不语地诉说……
片末,周爷爷将记忆停留在过去,疾病本身痛苦,但在整个北上故事中,却振起了某种隐喻,那些停滞于昔日的温暖与爱,并没有怵于新世界的起落,而是永恒的笼罩于花街的气象万千中,盛放着自己对时光的许诺。在故事末尾,一切皆已改变,但也从未改变,那群无忧虑的少年,那段饱含温情与缱绻的时光,依旧在某个众所周知却又隐而不见的地方,轻轻叩响着,散发出久久不落的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