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时候,最先想起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后面想起《爱乐之城》,并发现越来越像,尤其是里面的假想片段,正是《lalaland》最出彩的部分。本片同样讲述一个关于相爱和分别的故事,并虚构了一个拟人化的动物世界。
我们该如何学会告别和面对人生的遗憾呢?一个孤独的小狗购买了一个机器人,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却不得不分开。之后,机器人遇见了新的主人,而小狗也购买了另一个机器人。
片名叫“机器人之梦”,也对应着机器人在分别后的几段幻想,从希望重新回到这段关系,到害怕失去,以及最后的重逢的场景,我们该怎么告别呢?在一段音乐里达到了高潮。
这不就是在说人的感情,甚至跨越了性别种族,没有台词,可以是友情亲情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我总是带入爱情。
分开之后,我们身上都有了对方的痕迹。
正如机器人知道如何去握手,小狗再次带机器人去沙滩的时候小心翼翼,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动画的故事很简单,意义都是自我赋予的,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自己。
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代替你留在我身边。
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代替你留在我身边。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关于《蜘蛛侠》的碎碎念
前半段觉得一般,越到后面越被吸引进去了,尤其蜘蛛侠在大楼间穿梭的镜头,二十多年过去了的作品,现在看仍惊喜无比。不喜欢的点仍然是人物过于脸谱化了,就像是超英电影的预设模版。开头是弱鸡男主的受窝囊气时刻,校园里则必有霸凌的混混和需要被拯 ...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这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享誉甚高,而在主题上戏称为一部“禁毒宣传片”。“毒”既可以说是毒品,也是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的东西,就像整部电影里充斥着一些其他令人着迷的东西,糖,电视节目等等。在视听上,最鲜明的是快切的特写镜头的运用,镜节奏极快 ...
被体制推荐看的反体制电影
《三傻》是一部在豆瓣排名非常靠前,早闻其名还迟迟没有看的电影。而当看后,想起了《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一系列打破体制追求自由的影片,发现豆瓣top榜单大都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歌颂人类的美好品德,简言之——真善 ...
一部过期的爱情糖水片,一部想象力丰富的科幻片。
不要批判这个电影的不合理,因为他拍的不是中国人,故事也不是发生在当下中国,当然,也不是献给中国观众的。中国人的艾莉叫沈佳宜,最后没有和柯景腾在一起,也没有和胖子,而是穿上洁白的婚纱嫁给了大叔。剧本结构经典(俗套)得不能再经典了,—— ...
无法共情这样的主角。
评分最高的台剧,9.4分虚高了,如果是大陆剧大概率要被观众骂惨,8.4都嫌高了。我其实是很喜欢现实主义题材,但这个电视剧给我一种虚假和浮夸感,可能台剧的口音和地域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此外我看不到有血有肉真实的人。一个被正义精神感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