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这一词,在许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外行眼里,没事儿成天看看书,在稿子上批批改改,时不时催作者交稿;而在内行眼里,编辑每天要为最新选题、热点话题绞尽脑汁。
编辑要操心的事大到市场发展趋势,小到修改一句话的标点符号。他们的工作看似轻松,可要做到一定高度却少有人能企及,因为枯燥和重复会让很多人半途而废。
在日本动漫改编的电影《编舟记》里,有位不太擅长社交的文字工作者马缔,与同事们共同编了一本属于当下的词典。
一本10厘米厚的词典,这群人花了15年的时间去完成。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在物质飞速增长的消费时代,还有一群人可以甘于寂寞,为了一个理想付出近1/3的生命时光。
他们身上的匠人精神,足以治愈我们的焦虑症。
电影的男主人公马缔,典型的社恐人格,他不善于跟人交流,但他最大的优点是做事极为认真和投入。
在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词典《大渡海》时,马缔被推荐来到出版社里,参与到这项长达15年的编制工作中。
《大渡海》是一本活在当下的词典,随时收录新生的略语、俗语、潮语。作为主持工作的年长学者松本告诉他的同事们:“想要知道语言的含义,即是想要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与心情,这不正是想要与他人产生羁绊的愿望吗?”
编译词汇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产生连接的过程,对于不会表达自己的马缔来说,克服与人交流的障碍成了比编译词汇更艰难的事情。
马缔的同事之一西岗,性格外放擅长交际,但做事浮躁缺少耐心。马缔想要深入理解那些词汇的意思,于是迈出社交的第一步向西岗请教。
虽然在西岗眼里,马缔非常木讷,但却拥有一股执念,这种执念来自于一定要编译一本出属于他们时代的词典。
在所有媒体和出版社都不看好这本词典、甚至撤资取消版权时,西岗主动向上级领导争取,不惜用调离职位的选择来换取《大渡海》的出版权,因为他的内心早已认定马缔一定会倾尽余生,来完成这件“疯狂”的事。
在一次编写中,马缔被安排写下“恋慕”的注释,一向独来独往的他从第一眼见到房东的孙女,便诠释了“恋慕”一词的含义。在同事们的鼓励和推动下,马缔也收获了爱情。
在那几十平米光鲜昏暗的房间里,马缔和他的同事们一心一意将心思花在收集词例、试印样品、反复校对、选纸上,本身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们却慢慢咀嚼出其中的滋味。
这份深沉有力的幸福,在历经15年的沉淀后显得平淡又弥足珍贵。
马缔虽然不善交际,也没有追求世俗成功的念头,却在编制词汇一点一滴的过程中打开了自己,与他人产生了羁绊。他收获了友谊和爱情,以及一份一辈子坚持到底的工作。
追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温柔有力的生活,一直是日本文化里最强有力的表达。同样让人感受到这般细腻的作品还有来自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
家族第十一代传人宫雨鸠子在外婆去世之后接手了山茶文具店,为来自天南地北的客人们传递藏在心中无法言说的话语。
她为失去另一半的人写吊唁信,对他人的悲伤表示诚挚的哀痛;她为曾是青梅竹马、私定终身可最后没走到一起的人写匿名信,替他人传达当年的那份遗憾;她替已故的丈夫向妻子写一封从“天堂”传达来的信,安抚相隔两个世界的老人......
做着这份细腻工作的鸠子,不过二十来岁,放弃了在大城市打拼追求物质生活的机会,回到小镇接手了祖母的代笔工作。
在这份并不被看好的工作中,她与童年时叛逆的自己和解,那些被祖母逼迫练字的岁月痕迹,原来在替人精心书写信件时才发挥了其最大用处。
她作为代笔人,为他人的世界构建了稳定、温暖、坚实的桥梁,同时治愈了内心深处原生家庭的痛,也收获了来自他人温暖的情谊。
人与人之间,最温柔的瞬间不过就是珍惜当下的那份相互羁绊的爱意。
就像《编舟记》里的隐喻:“舟”并不是指木船,而是用来横渡词汇之海的辞典,传递情感的工具。
“人们乘坐辞典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点点星光。只为了能用最恰当的措辞,准确的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他人。如果没有辞典,我们只能伫立在这片浩瀚的大海前,驻足不前。”
编舟、代笔,都是我们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冷门又小众的职业,在这群具有隐士风范的人身上融合得恰到好处。
他们在我们苦苦追寻成功的路途中,已经牢牢握住了那些“求而不得”的幸福。
这类影视作品和书籍出现,总是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豆瓣上有位中文系的网友谈自己的经历:
“语言学和文字学是一个很枯燥很理性的专业,所以几乎身边的男生们都像《编舟记》里的马缔一样,木讷、不善言辞、谨慎、不善交际。但是这个社会很残酷,我们往往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人。”
的确,在生活中像西岗这样善于交际的人更容易讨得别人的喜欢,他们似乎很容易就升到了上层,留下那些内心饱含挣扎,不善言辞的人在自己世界里徘徊。
但时间会是最好的答案,任何一座大山都能被人类一点一滴堆积起来的努力推翻,知识在这个漫长扎根的过程中,有的人选择了妥协,但也总有人选择坚持到底。
在百花齐放的抖音上,依然可以见到传播和记录工艺匠心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比如剪纸大师高佃亮。
他从六岁开始学习剪纸,从初学到精湛,从枯燥到沉淀,花费了数十年时间。
他制作的大型巨幅剪纸《清明上河图》,长54米,高1.8米,采用聚氯乙烯做的新材料,解决了户外展出不掉色,不怕风吹日晒和雨淋的难题,填补了蔚县剪纸史上的一项空白,被很多国家和博物馆收藏展览。
他说:“剪纸是生存的艺术,是和生命连在一起的,我连做梦都在想剪纸和创新,不曾有过一刻放弃。”
这些创造浩瀚星辰的人,往往都是追求物质上的极简、态度上的极致,他们甘于寂寞,是因为内心有更为广袤无垠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不缺成功和出名,但却缺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在这你我皆是普通人的世界里,这份匠人精神可以蔓延到我们日常生活里,于此,我们也与那些闪耀的人,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我们努力追赶时代的同时,不要忘记为自己的世界,永存一片匠心。
备注:原作首发于公众号“水木读书荟”,作者Ro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