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把琅琊榜1/2都看了一遍,因为一直也喜欢武侠内容,琅琊榜虽然更多讲朝堂之事,但却是江湖豪气的情感内核,因此印象颇深。
>>甄嬛传与琅琊榜1
因为同是十年来为数不多的现象级爆款,又都是古装,这两部剧常被人作比较。有人说“女人看甄嬛传,男人看琅琊榜”,这个说法虽然印证一些现象,不过还是太浅。作为两部剧都看过多遍的人,
个人感觉是,甄嬛传整个故事的场景是“微观”的,就是在后宫,在一个男人与多个女人之间,故事细节做到极致,环环相扣,没有多余的人物、事件,一路微不足道的台词都甚至暗藏玄机;此外,甄嬛传是现实主义的,不讲什么煽情的话,所有人都被困在宫中,争斗后没有真正的赢家,紫禁城不过金玉其外。
而琅琊榜1的故事更“宏观”,从起因到结果,一个筹谋了十三年的基督山伯爵一般的复仇故事。从前朝、到后宫、到江湖,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琅琊榜其实是理想主义的,匡扶王朝,激浊扬清,坚守内心的理想、正义和情谊,并最终取得团战胜利。
>>琅琊榜1和2
2虽然热度比1差了太多,但故事本身并不逊色。可能只是因为大家更喜欢第一部那种开金手指复仇成功的“爽感”,而对第二部一个高开低走,遁入江湖的“长林王府”感到憋屈,所以不想多看。
相比之下,第二部的世界观其实更成熟,更深刻。没有太多纯粹的恶人,饱受诟病的首辅一直心怀国家,也有能力,只是相信朝堂制衡比私人情谊更能确保皇权稳固;皇后(太后)也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儿子大过天的目光短浅的女人。
第一部让人看到“本心”于人的重要性,第二部在此之上还诠释了“朝堂制衡”“皇权稳固”这样一个值得永远探讨的话题。制衡,古今中外一直存在,甚至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并不新鲜。
>>风起长林,传承之妙
琅琊榜1的结尾有这样一句对话“起风了”,“是这宫里的风,从来就没有停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朝堂之上,“风起长林”由此而来。
有榜1珠玉在前,榜2还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实属难得。在整个50集的剧情中,多次回顾第一部的往事,但是又分寸得当,令人动容。
相比剧中两次出现的第一部剧情回放,一些台词间的秘语更让人感慨。
“南境的穆王爷上个月去世了”,“这世上见过他,还记得他的,已经没几个人了”。萧庭生追忆梅长苏,不怕英雄迟暮,不怕战死沙场,却怕世上无人记得。
“衣冠葬王陵,遗骨归梅岭”。萧庭生终葬梅岭,一生戎马、鞠躬尽瘁,如他所言,他守住了对先生的承诺。
“这是哪里”,“这是以前的苏宅,搁置很久了”,“梅长苏”。最后一集,那个活在万千观众心中,在第二部各种台词中被弹幕缅怀的男子,终于在最后一集,被反派提及。弹幕说“还是梅长苏赢了”。
>>江湖之远与庙堂之高
想起第一部开头蔺晨一句台词“问题出自朝堂,答案却在江湖”,两部看下来,朝野和江湖从未曾真正分开。即使琅琊阁从不过问朝堂之事,但于世间行走,就不可能真的置身于朝堂之外。
不管江左盟、天泉山庄,不管是萧平旌,段桐舟,无论所谓正派还是反派,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目的,或从江湖卷入朝堂,或从朝堂遁入江湖。有人不满足于江湖名望,想获得更多名利,成为权柄的剑;而有的人不屑于朝堂争斗,想陪伴佳人,成为逍遥的剑。
第一部最后江湖气的其实是萧景睿,他赤子之心从未改变,行走江湖、恩怨分明。
第二部则是萧平旌,他和林溪的每一次相遇都让我仿佛看到过去武侠小说的情节,两个人在各自的领悟成为佼佼者,彼此嫌弃、试探、爱慕、信任,在经历乱局和考验后在尚好的年纪遁入江湖,太美好了。
当然不得不提一句梅长苏,他是整个琅琊榜故事的灵魂人物,始终记得他第一次出场的镜头,一叶扁舟、披风貂裘、伴笛声而来,“摇曳人间冰雪样,俯首江左有梅郎”。
>>祖传兄控弟控
这个不多说了,“祁王兄”、“小殊”、“皇兄”、“平章大哥”、“平旌哥哥”…萧家真的…兄友弟恭
最后说一个第二部我最热血的镜头吧。萧元启谋反后听说萧平旌千里勤王,已到城门,他在城墙上与萧平旌对峙,调侃对方不过来了聊聊数百人。萧平旌手举宝剑,身后山间涌出千军万马,“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榜1与榜2的一些联系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