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剧非常细腻,小记一下感想。

玛丽安和康奈尔都挺让人心疼的,所幸他们都在成长中,朝向更加真实和快乐的自己走去。个人觉得第一季的结尾(一个去纽约继续读书,一个按照自己当下的心意留下)是很棒的,他们的未来(也许)并不会更容易,他们都会继续长大,成为更加能够把握自己命运选择的人。有什么道路,是比走向你深爱的人/真实的自己还要重要的呢?而玛丽安和康奈尔,他们不是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出现在彼此的心里面了呀。嗯,这也是每个“普通人”都要走的旅程。

一个看不清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如何表达,一个缺乏家庭温暖,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他们在互相的吸引、靠近、伤害、分离、慰籍、相爱、误解、想念、牵挂、揣测、探索、守护......中,把对方变成了生命中一个美好而深刻的存在。

他们如此合拍,轻易就能牵动对方的心弦,相知相惜,却也由于各自人格个性上的弱点而经受考验。非得被逼到死角,才肯直面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孤单害怕的小孩。又因为太孤单,他们更加渴望对方的温暖。

年少时的爱,灼烧自尊、奋不顾身,又脆弱羞怯、踯躅不前,

一如康奈尔浅蓝的眼眸,总是追随着她的身影,无法移开视线,

玛丽安的绽放或忧伤,心念所及难以忘怀的始终都是他的温柔缱绻。

我觉得他们其实很幸运,不仅因为他们遇见了彼此,更加幸运的是,(哪怕有纠结和滞后)他们还是抓住机会终于向对方说出了那些难以启齿的话,只想让对方听到和了解也知道Ta会懂的话,在对方艰难的时候以自己的存在去给予支持,这是值得欣喜的。

当然,即使有些人没有机会去说去做的,或者错过以后毋需再说的话再做的事,大概也只是增添了一些留白、或明或暗的不实空间罢了,是更加朦胧写意了还是不觉间惆怅黯然起来,也未可知。

我忽然get到了,为什么在旁观者(至少是我)看来自幼相识明明很相爱也相配(他们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初恋,有天然的身为同类的亲切感,也有强烈的化学反应/激情,好像只要他们能在一起就会幸福)的两个人,在真正走近并意愿厮守的时候其实一点儿也不容易。他们互为对方不得不/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因(从某种层面上说,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渴望,对于他们都是很可怕的事,为了逃避他们几乎做了各种奇怪甚至是自我伤害的事,他们对彼此的驱动力和打击力都是挺厉害的)而将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取决于他们如何浇水、施肥、除虫、培土,悉心照料还是任其野蛮生长、自生自灭,也要看一看外界的时空天气,风云变幻时,如何应对。

最甜蜜的诱惑/奖励/向往里,往往蕴含着最难的功课。

(这个故事简直是两位学霸/学渣的生活挑战解题记录,第一次大考的结果已出-如同他们都拿到了大学奖学金(笑),但这只是第一段落而已,新的一切刚刚开始……)

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Oscar Wilde

(“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很想把玛丽安的校友王尔德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她)

剧中很具体地描摹出一个缺爱/家庭温暖、不会爱自己的女孩(这不是玛丽安的错,她当然值得被尊重和好好对待)可能会出现的情感迷惑/误区:

1)她自己状态不对的时候,交往到的男朋友,常常都是不合适的,不尊重人啊,肤浅虚荣啊,有施虐倾向啊,不能走心啊,......总之就是她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和不值得被付出真心,她不爱自己或者说不懂得珍惜爱护自己的话,吸引来/勉强接受的也都是一些不太可能会有好结果的人,关系的质量也比较低;

2)她有一段时间,似乎有越来越严重的受虐倾向,或许也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来自于:她无意识地想用身体上的痛苦来掩盖或者说替换内心情感上的痛苦,就比如有人内心的痛苦承受不住时,去纹身什么的企图用身体上的疼痛来抵御一种更深的痛苦,也以这种比较受虐的方式来感受自己仍然可以存活着,其实是有点严重的精神困扰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许很危险;

3)她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尊重,也没能学到如何去爱自己和爱别人。她妈妈自己是家暴的受害者,虽然施虐方已经去世了,仍然活在既有的模式中,这位母亲对于家里出现的暴力行为(不管是精神上的冷暴力,还是行为上的暴力)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漠视状态,要么是由于过去的阴影造成的过于害怕而无法行动的冻结,要么是有意识的消极麻木,而施暴的人和受打压的人都是她的孩子,这也挺极端的。玛丽安的妈妈内心孱弱又冷酷的一面,同时影响到了儿子和女儿,儿子估计是色厉内荏,只敢在家里欺负妹妹,而玛丽安高中时在学校里的叛逆和不合群,就跟在家的不被重视和被哥哥压迫有关,她被激发出了逆反心。可以说,玛丽安一家人的症结在于缺爱和因此而造成的不快乐,从血缘上说原本是联结最深的应该保护关爱她的妈妈和哥哥,都表现地冷淡甚至是直接伤害,这个环境养成了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很低)的女孩儿。

但是幸好,通过后来的学习和自我选择、其他有益的影响,她还是可以重新建立或补足安全感的。

再来看下康奈尔,如果只看一些表象的举动,当他在学校里别的男生嘲讽取笑玛丽安时假装没听到一样,在酒吧里眼看着其他人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动手动脚(即使是普通关系的女同学也很难坐视不理吧),不敢邀请玛丽安去参加毕业舞会反而去请别的姑娘来做烟雾弹,这些时候的他表现地好像挺没勇气的。

但是放到剧里他的人设和情境,还只是个青春期的高中生,单亲妈妈的家庭母子关系融洽但是生活并不宽裕(妈妈好像是十几岁就非婚生下了他,没有机会或没能完成太好的教育,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两人的花销,自己独立照顾儿子,他们的生活是不容易的),他的从众心理,害怕被同学们孤立,很难表达真实想法,不敢出头,依靠着好人缘、成绩优秀、体育出色等来自我保护和寻求认同的心态又是能够理解的,他个性中有怯懦犹豫的部分大概也是成长经历使然,让人也不忍心责怪他。人都难免会做错事,并承担后果,正处于敏感困惑时期的康奈尔,事后他就已经后悔了。如果懂得反思和改进,及时道歉、吸取教训的话,也算是有成长。

他妈妈其实给予了很多正面的影响,(相对于玛丽安的父母)把儿子教地很好,康奈尔的内心温柔善感,善良正直,懂得尊重女性(和身边的人),他在所处的校园社交环境中其实也很难找到能够投契沟通的同龄人朋友,在心灵孤单这一点上与玛丽安的处境是共同的,他的随大流不惹事和玛丽安的叛逆独行是两个人各自找到的校园生存方式,他们在精神上能够互相理解和怜惜,在人群中认出了彼此。又因为康奈尔的妈妈在帮玛丽安家做事,他妈妈多少也会了解玛丽安在家里的处境(我猜想她常常是自己一个呆在家里妈妈和哥哥都不太管她的日常生活,孤零零的)跟康提及,康奈尔去接妈妈的时候,也有一些机会私下见到玛丽安,在校园以外的安全环境中他才敢跟她多说几句话正常交流,如玛丽安提到-他是唯一一个认真听她说话的人。这样的两个同龄人,都缺少朋友,都喜欢读书和文学艺术,兴趣投合,能够较深度地交流,他们互相吸引是很自然的。(玛丽安那么美,高大温和的康奈尔,用他的蓝眼睛凝视着她,观众们看着也很养眼啊!)

康奈尔的心结在于他的自卑感,没有信心去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他从玛丽安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人是可以直接(甚至是不乏尖锐)表达的,是可以拥有自己的观念想法的,不一定要随波逐流。他真心爱这个女孩,玛丽安很大程度地影响和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

而康奈尔对于玛丽安的爱和实际上无条件的理解和尊重,也给予了她非常多的温暖慰籍,几乎算是她的内心支撑之一了。

So 他们对于彼此,都格外的重要。

如玛丽安所说,他们中的一个,未来会在哪里,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即使如此也没关系,如果时机到了,相信他们会好好相爱珍惜在一起的机会,假如以后万一情深缘浅的话,他们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对方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只有爱情一种深刻链接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看也不仅是恋人,更多是亲密伙伴的感觉。甚至,我个人会有点不希望他们真变成共生的关系,因为如果过于纠缠和沉溺的话,可能反而对养成独立人格不利。每个人真正地走向心智成熟,发自内心地长出底气、信心和力量,也有能力跟遇到的所有人好好相处(重点是学会去爱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不是说非要跟所有人都交好的意思),不是也很好么?

私以为是否浪漫也许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每个人对浪漫的定义标准不同),关键在于成长,可能就是不断自我整合(甚至是经历破碎之后再重生)的过程,如同雕刻作品。不必太害怕改变,祝福(两位)普通人的成长。

或许没有谁从不曾感到过自己有所缺陷/古怪/别扭/不足/不完整/忽然不自信/孤单 ...... ,(我猜大概普通人都这样:)),但这并不真是所谓的“不正常”,也不代表真的不好。

如果可以的话,请试试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所爱的人),用爱来圆满自己。(假若某个时刻的自己/Ta有点“怪胎”,我能理解Ta吗?愿意陪伴支持着Ta去弄清楚和经历一切吗?)

心之所向,虽远亦达。

(已发公众号:小叶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