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
看完《穿过月亮的旅行》,又一次重回九十年代。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个写诗寄信的年代,那个青春懵懂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的人们还在热爱诗歌,
九十年代的人们还在相信爱情,
九十年代的人们还会坐着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只为奔赴所爱,为ta踏月而来。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
冰冷的啤酒,
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
日复一日的梦想。
《穿过月亮的旅行》,在这个五一档显然是不同的,不是刺激打斗、不是热烈的火锅,不是搞笑的花钱,我认为ta多了一份静气。
有年代感的背景设定,异地与年轻夫妇的人物设置,主要的故事冲突如同《麦琪的礼物》般,来源于生活的巧合,只属于爱人间的默契,又因为这样的默契与巧合,最终男女主人公与观众都在相逢时刻落泪。
我爱你,愿赴千里,我想你,即刻出发。
找一个你爱的人,彼此心疼,无怨无悔。
这是童话吗?
可是看到屏幕上相拥的他们,我也真的感到很幸福、很治愈。
电影改编自迟子建老师短篇小说的《月光下的行板》,行板是一种音乐速度术语,是指旋律在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中行进。如同电影中剧情推动的主要载体——绿皮火车在铁道上“逛逛当当”的行进声。在那个年代,绿皮火车承载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通过男女主的眼睛,我们也再一次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也许纷扰,也许疲累,却是真正的鲜活。
而电影的名字《穿过月亮的旅行》,又让我想到了那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最经典的对白:
“我爱你直到月亮那里。”
“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穿过月亮的旅行,又何尝不是我们的爱远到月亮那里,再穿过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呢。

爱情与月亮与诗,似乎在当下真的是稀缺品。
我们鲜少谈论诗歌,
我们也鲜少抬头看看月亮,
至于爱情,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描述,似乎也模糊不清。
而在这104分钟里,一切似乎又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