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海报

血腥恐怖片大家一定不陌生了。无论是《电锯惊魂》系列这样的密室血腥片还是《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这样的杀人狂砍杀血腥片,都能给人们带来不错的恐怖效果。《X》也是一部血腥恐怖片,但相比于其他血腥恐怖片来说,《X》不是“很血腥”,但新意十足。 《X》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题材新颖。剧情很简单,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几个有明星梦的年轻人去乡村小屋拍黄片,然后被生活在那里的老夫妇一一杀害,最终一个女孩杀掉了夫妇二人开车逃出生天。电影的年代感十分的强,大环境营造得很成功。滤镜呈现出了一种胶片的质感,白天的戏份整体色调显得苍白,灰淡,夜晚与灯光的场景则显得昏黄。复古的汽车,音乐,枪支,房屋,一切都恰到好处,仿佛我们在看一部老电影。 影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开头就给予观众一种紧张的恐怖氛围。第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我最开始还以为是一头牲畜)。让观众直接代入影片,极具吸引力。随着镜头在警察进入屋后的一系列跟进,正播放节目的电视机,令警官大惊失色的神秘地下室......倒叙结束,影片才进入正题。人类是具有好奇心的动物,不得不说,《X》的开头足够地博人眼球了,充满神秘感的同时也不缺乏恐怖的效果,让观众不禁在脑子里浮现出一个问号: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影片开头

世界恐怖悬疑片大师:希区柯克是如何达到恐怖的效果的?他曾回答到:“让人们痛苦。”《X》中则用了一种让观众们“痛苦”的方法,那就是让观众们“感同身受”。影片中女孩在水域里游泳一段恐慌感就营造得很好。女孩缓慢地向岸上游泳,却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鳄鱼在用更快的速度追她。导演以第三人称视角在上空垂直俯拍,女孩与鳄鱼相互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一目了然。又通过鳄鱼的第一人称视角,运用后跟镜头,女孩在画面中比例逐渐增大,给予观众一种马上就要咬到的即视感。两种镜头反复切换,令观众感同身受,恐慌与恐惧一并涌上心头。

...
...

在男人去养殖厂寻找失踪女友这一段落,导演运用固定镜头,调整大光圈并聚焦于地面的钉子。近景景框内的虚实镜头中,虚景里的男人不断地走向钉子。观众们这时都知道他会踩到钉子,但都捏了一把汗。最终,男人的脚被钉子深深地扎了进去,那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疼,真正地令观众感同身受了,何况导演把钉子扎进肉里的声音放得很大。还是这个场景,男人被扎之后将脸贴在谷仓墙上的小洞,用眼睛向外望。导演在仓外用特写镜头给了男人的眼睛一个特写。然后的情节大家应该都猜到了:老太太一棍子插进男人的眼睛里把他插死了。这个特写不仅是伏笔,同样也让观众感到内心恐惧、不安。

...

《X》还注重意料之外的紧张感。事情发生在眼前,观众却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片中的“黄片导演”准备开车逃离时突然出现了那个老妇人。他下车问候老妇人,可老妇人却和他“贴贴”。如果我们不往后看,我们不会知道她会拔刀捅死“导演”。这就是一种未知所带来的“快感”。这种未知在本片中还被多次使用,比如女主营救“导演”的小女友时,小女友刚一出门就被毙掉了。反差的手法在《X》中也很常见,在老妇人杀“导演”时,车内的音乐很摇滚,在激烈的音乐下,“导演”的血浆喷到了车灯上,这时搭配着车灯,整个画面都是腥红的,与音乐虽然“格格不入”,但却达到了恐怖的效果。片尾女主用枪指着老妇人,同时电视中播放的节目,也用了这种“格格不入的反差恐怖法”。

...
“导演”被杀
...
女主持枪

但是《X》并不完美。首先就是人物问题。主要人物不清晰。如果不是看到最后,我甚至以为“导演”的小女友是女主。真·女主的戏分太少了,无法凸显。 其次就是节奏把控不好。作为一个恐怖片,《X》的高能太局限在中后段了,而且也只是简单地去杀人。前半段几乎没有任何恐怖感,完全可以把片长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删去几段没啥必要的戏中戏黄片。老夫妇为了性快乐杀人的理由也有点太牵强了。 作为一个血浆恐怖片,“血浆”在《X》中真的不足。因为杀人都出现在夜晚的场景,很多血浆根本看不到,黑不溜秋的就与夜色融为一体了。 虽然《X》并不耀眼,但它仍有它的亮点。即使不完美,如果只是想在周末无聊休闲一下,还是可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