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表达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首先也许是矛盾。曾将在脑海中想象过自己想要拍出的电影画面,就是这里面反复应用的,对人物面孔,甚至是某个身体部位的特写镜头。从Emma的眼睛移至她的嘴巴,嘴角的弧度也在镜头的移转过程中慢慢抬起,然后又是Adèle的面孔与扬起的嘴角。公园长椅上,Emma为Adèle画素描,她额头前的那缕最迷人的碎发被捕捉与记录,她的紧张,她的逗笑,镜头也随着两人的情绪交换而来回摆动。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有多喜欢这几幕,如果今后真的有机会拍摄自己的电影,那一定是这样的镜头风格。演员Adèle的美让我迷醉,极致的破碎感与每时每刻都表现出的迷惘,随风而起的凌乱的头发……她好像一直在做错误的事情,但我总愿意用“她只是挣扎着想要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谁、想要什么”来原谅她,毕竟,什么也抵不过那一句颤抖着说出、伴着几缕泪痕的“Je suis toute seule”。

我是如此喜欢电影的镜头语言与女主角,但却对这一杰作诞生的方式感到痛心与失望。导演是Lea控诉的对象,他的暴虐给演员带去了多大的伤害和自尊的打击。也对电影中塑造出的女性间的互相攻击,和与此相反的永远心怀善意与关怀的男性角色感到不适。但是又想到也许导演本就想冲破所谓的性别的限制,而试图表达人类在面对情感问题时的共性的缺陷,即使是平常意义上道德水平更高的女性也并非一定能获得完美的关系。但我依旧对大段露骨的场景表达感到不适,可以理解角色对性的需求,以及这在催化她们之间的关系中也起到格外重要的作用。但在知道演员被强迫连续数日拍摄之后,无论如何也无法用浪漫与快乐来形容。

看过一个对这部电影的评价:“Adèle的生活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也许会遇到激情,但终究会再次趋于寡淡。”确实能够感受到电影中强烈的生活气息,没有浮夸的表达,一切都如此真实。但我却依旧无法与人物产生共情,毕竟我没有遇到过蓝发的Emma,我没有被一个人从异性恋的身份中拉出,却又因为这个人带给我的孤独感,而再次忧虑地回到异性的怀抱。用Adèle的生活来概括普罗大众的生活实在太过奢侈,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经历疯狂的特权。

一见钟情了,然后呢?让我们走到一起的却也是最终让我们分道扬镳的,在热恋期,我们之间的不同看起来如此有趣,我们互相把对方带入一个充满好奇的新世界。但在这之后,只得面对无法跨越的理解与交流上的壁垒。所以Adèle与Emma在一起,却依旧感到“toute seule”。所以是背叛,所以是离开。

法国电影总给我一种挣扎感,至少Les Aments du Pont-Neuf与这部都是如此。一方面,我如此沉醉于电影的艺术性的表达与复杂、深刻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却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说“这部电影让我感到心情愉悦,我非常喜欢它”。并且以自己现在的水平,无法对电影做出客观的解析。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与我而言意义非凡的电影。我写下“倒数第三次”的那天,她便穿了蓝色的牛仔衬衣,戴了蓝色的腰带。而她也是我选择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