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在冲突起伏的对话末尾,Jamie对咨询师说”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时,我立刻接了句:”Do you like me?”,接着镜头里的Jamie说:”Do you like me? “我之所以确切地猜到Jamie会问什么,是因为到那一刻我深刻地认知到他做这一切的根源,或者说自他有意识以来的人生都在寻求别人的认可。
足球场上,表现不如意后爸爸没有鼓舞他,而是感到尴尬撇开目光; Ins上,Katie嘲讽他是对女生没有吸引力的loser,这样鄙视性的评论得到很多人的点赞; 即使他成绩不错,喜欢画画,但他却认为自己不擅长任何事情。
他对自我的核心认知是ugly,甚至是ugliest的那个...
看到最后我们知道,Jamie的爸爸其实没有什么地方做的很不好,就是万千普通爸爸中的一个。要真是挑问题,可能是他没有注意到Jamie是如何的脆弱和敏感,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回应会给Jamie带来很大的影响。
Jamie的爸爸有个很暴力的原生家庭,青少年时期被皮鞭抽是常事。所以可能对他来说,一个从不打儿子的爸爸就是个好爸爸了。每个人的人格塑造和智慧都绕不开他的原生家庭,教育,成长背景等因素,所以他做不到自己看不见的事情。
那悲剧到底是怎么酿成呢?
第二集围绕校园面貌展开,在一系列的混乱、粗鄙、暴力、无知冲击后,末尾唱到“How fragile we are”。我想这就是很多青少年悲剧的一个内核,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过度的网络时代,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的少年,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链接全世界,接受各种凌乱富有冲击性的信息。但最关键的是,多少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筛选网络信息,多少人只是一味地做着”拿来主义”,不思考不辨别…且脆弱。更何况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Jamie就是这样接受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对他的评价而给自己下了同样的定论。认为自己最丑最没有吸引力的他,心想找个同样的”弱者”来寻求认可,而Katie就是这个人,Jamie觉得被众人欺负唾弃的Katie肯定会接受他,结果对方却不断侮辱鄙视他。这让他彻底绝望愤怒了,于是他害了人性命。
人很脆弱,青少年尤其脆弱,脆弱到可能在如果他们没有了断,在往后人生里回顾时会觉得并不是死结的事情上做出摧毁一生的举动。
同样是13岁那年,我也曾亲身经历过同学在那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又什么都懵懂的年纪里终止了自己的人生,那时候的网络不像如今这么疯狂,不是食人魔,但像鸦片,刚刚冒出新芽的它让人欲罢不能,住校生冒着被处罚的风险爬墙也要偷偷潜入网吧,透过屏幕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没有人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人人都知道在那个家长会上,老师因为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责怪了家长。家长会后的周末,悲剧发生了…年轻的生命太过脆弱。
故事的最后一个镜头是Jamie的爸爸在Jamie房间捂着被子痛哭,而后把床上的小熊放在被子底下,帮小熊盖好被子说到”Sorry, I should done better “,至此我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