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在剧中看到这么能够感同身受的脆弱 —— 20 年前,我第一天去大学,同样的迷路,同样的不知所措,同样的掩盖自己的情感。
室友讲述他高中的几个前女友,我不知道怎么接话——我能讲什么呢?难道讲我暗恋一个男同学,然后那个同学说我是变态吗?
当然,我不是男主角这样的高中风云人物,没有他那种高富帅壮。如果他是直男,也许就是一种frat boy的vibe,但编剧给了他一个通讯录的身份,于是他从很小开始,就要不同的扮演另一个人。
就像大脑里永远运行着一个慢吞吞的、故障频发的虚拟机。那个虚拟机叫做 “我是直男,我喜欢女生”。
这是他的人生,也是我的人生。
我深深地喜欢上他,是因为和我一样,他看到喜欢的男人时会大脑空白,和别人谈论爱情时会肉眼可见的慌张。
从逻辑上讲,我们应该把内心的感情都忽略掉,冷漠的去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人。看到喜欢的人时,要立即把目光移开,低下头,装作思考别的什么事情。因为,如果你任凭自己的大脑傻乎乎的盯着喜欢的人看,他会说:你个变态。
这是男主角脆弱的一面,他还没有变成一个油滑的、骗异性结婚的中年男人。而我想,也许脆弱和悲伤的浮现,正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桥梁。我一瞬间就直觉的共情到了他的内心挣扎,而对于如何摆脱,我们都没有答案。
也许这个问题本身是愚蠢的,也许只是我们愚蠢所以没有答案。
所以我一直单身,现在年近四十,做好了一个人默默老去、死去的准备。一个人来,一个人走,不麻烦任何人。
你看,在 2025 年的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一个真诚而温柔的人,也只能战战兢兢的生活。尽管,社交网络上有那么多的光鲜亮丽的童话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案例,但现实中,也许大多数人终究不会存在于童话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