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剧评,处女作就献给了《鬼吹灯》。

第一次为追剧充了钱,也是充给了《鬼吹灯》。

...

和很多灯丝一样,我早在上中学那会就知道了这部小说,当时班里不少同学疯狂传阅。只不过由于班主任不准看课外书,小说太厚容易被发现没收。再加上我对盗墓题材并不怎么感兴趣,因此我不是从书迷过来的。

我与鬼吹灯结缘,是四年前靳东主演的那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当时追那部剧纯粹是因为我玩的网游《逆战》里出了同款的僵尸地图,再加上网评声浪很高,我就拉着女朋友一起看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线还真的蛮吸引人的,难怪当时的同学都抱着书啃。

也正因为没看过原著,才让我对影视化作品的质量要求没那么高。如今鬼吹灯系列的八部几乎被拍了个遍,我也间间断断地看了不少。也许是《精绝古城》在我心里树立了较高的起点吧,后面看的每一部都在折损着我对这个IP的兴趣。不挑剔的我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揣满情怀的灯丝呢?

想到金庸的武侠小说被翻拍了一遍又一遍,这么好的题材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如果首部作品就拍不好,确实挺浪费的。浪费这个IP,更浪费观众的感情。

可《龙岭迷窟》的上线,让我再度燃起了热情。

我说的这部《龙岭迷窟》可不是那部扑街电影,而是潘粤明主演的这部腾讯网剧。为了避免你们一开始就弄混淆,我还特意用“剧评”作为标题,而非影评。毕竟2.9的评分实在不值得我多费口舌。

...

由于我是前天提前点映完最后三集的大结局的,因此为避免剧透,我将在这部剧评里主要聊聊选角的话题,就不涉及剧情了。

说到选角,就不得不提一下“频繁更换主演”的事实。目前腾讯上线的四部《鬼吹灯》系列网剧,竟更换了三批主演。这让很多带着情怀追剧的灯丝和像我这样的萌新剧迷着实有些抓狂。

其实这都源于幕后大公司的版权之争。

早在十多年前,《鬼吹灯》的全部版权就被天下霸唱以10万的价格“贱卖”给了起点中文网。随着近些年疯狂的网文影视化进程,起点中文网又把版权卖给了中影和万达。此后腾讯将起点中文网收购,完美错过了这个IP。

中影的《九层妖塔》和万达的《寻龙诀》共斩获了20多亿的票房,腾讯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部IP竟有如此高的价值,于是想买下《鬼吹灯》的全部版权。可面对回报率如此之高的版权,中影和万达又怎会轻易拱手让人?于是他们只把网剧的版权卖给了腾讯。

...

《九层妖塔》&《寻龙诀》

好在腾讯拿下商机后出手够快,也足够用心。从《精绝古城》开始一炮而红,到如今的《龙岭迷窟》,不知不觉间,竟四年连拍了四部。虽然《黄皮子坟》和《怒晴湘西》略逊,但这一系列已然是《鬼吹灯》所有翻拍作品中公认的顶峰之作。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天下霸唱把版权多捂个几年,或许我们如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且质量如一的系列。可惜的是,即使腾讯已经在这方面弥补了观众的遗憾,但众多参差不齐的《鬼吹灯》影视化作品早已立项,譬如同一时间上线的那部2.9分的《龙岭迷窟》便是其中之一。

从摄制组团队来看,第一部的《精绝古城》是孔笙指导的,而后三部的导演都是管虎和费振翔。虽然接力《精绝》的《黄皮子坟》口碑一般,但管虎好歹也是一线鬼才导演,很快就从《怒晴湘西》找到了感觉,如今《龙岭迷窟》的口碑已明显回暖。

虽说导演是一部戏的灵魂,但主演才是电影的五官。《鬼吹灯》已经是一部绝佳的剧本,观赏性还得看主演的发挥。

原著中的胡八一正直仗义,性格通透,又有股混迹江湖的痞子气,现实中符合这种气质的演员并不多。从《精绝》的好评如潮来看,靳东无疑算是其中一位,而后阮经天在《黄皮子坟》中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

《黄皮子坟》胡八一 · 阮经天饰

当然,阮经天版的胡八一演得不算太差,但台湾腔是一大硬伤;而《精绝》整部戏几乎也是靠靳东撑着,陈乔恩的台湾腔也是个问题。至于王胖子的选角都不够胖,那还都是其次。

也不知是制片人想控制成本,还是说胡八一的台词就像《亮剑》的李云龙那样,连配音演员都难找?总之在我看来,头两部都吃了选角的亏。只能说,台湾演员确实不适合演这个IP。

其实,不仅是台湾演员不适合,整个南方的演员都不适合。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也不知是调研了网友的评论,还是主演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适合,总之管虎和费振翔都发现了“选角”这个问题。到了第三部《怒晴湘西》,终于把男主陈玉楼一角给了近年佳作不断的潘粤明,女一号也换成了辛芷蕾。

这样的“主演三连换”固然伤害到了灯丝们的感情,但毕竟后面还要五部连拍,“长痛不如短痛”,潘粤明就是饰演胡八一的最佳人选!

其实从《怒晴湘西》开始,所有的主演就全部采用了北方演员,而且这些演员还全部集中在北京和东北两地。《怒晴》里的辛芷蕾和高伟光都是东北人,而《龙岭》里从导演到主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北京人,这其中只有“王胖子”姜超是东北人。而换角之后的效果,所有人都看到了——《龙岭迷窟》里的演员几乎全都是贴合原著的人选。

...

《龙岭迷窟》主演

说到这里,你有想过为什么要选北方演员吗?

先申明一下,我可不是地域黑。且听我分析一波,你们看看对不对:

首先北方演员的口音问题是完全不存在的。老灯丝都知道《鬼吹灯》的故事线几乎串联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可从头到尾都和台湾毫无关联。所以台湾腔不可取。

其次,由于原著作者天下霸唱是天津人,主线人物的大量对白都带有地道的北方腔,南方演员很难演绎出还原的情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著中的王胖子和大金牙本来就是北京人。而走南闯北的胡八一和shirley杨都有着豪爽大方、胆大心细的性格特征,这些偏北方人的气质也更适合北方演员来出演。

所以,先撇开其他不谈,这部《龙岭迷窟》从选角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张雨绮的戏一直带有一身洒脱劲(参考《美人鱼》“煲鱼头汤”那段),是所有出演过shirley杨的女演员中演得最好的,也是最适合的;

姜超不仅是所有演过“王胖子”演员中最胖、最贴近原著形象的,也是跟胡八一搭戏最有默契的一个“王胖子”。他和潘粤明24年前就搭过戏;

佟磊最出彩的地方在于那一口纯正的京腔,这位北京土著把潘家园“扛把子”给演活了。“大金牙”的戏份在这部剧中贯穿了始终,但佟磊的表演无可指摘;

周晓鸥原是音乐人出身,零点乐队的主唱。这个土匪妆让很多歌迷差点没认出来。北京人的他饰演陕北农村的“地头蛇”马大胆,所有的台词都是陕西土话,他却说得毫无违和感。

还有胡明饰演的李春来,王奎荣饰演的陈瞎子,钱波饰演的孙教授……这些配角的表演同样惊艳,让整部剧情有着空前的丰满度。

最后,我要特别聊聊胡八一最新的饰演者,潘粤明。

潘粤明在上部《怒晴湘西》中饰演陈玉楼一角,一下便扭转了《黄皮子坟》留下的口碑颓势,当时很多灯丝就呼吁他出演“胡八一”一角。导演费振翔在《拍摄〈 龙岭迷窟 〉随笔》中写道:“起初他自己还有点犹豫,怕演了陈玉楼再演胡八一观众不接受,我跟他说咱是个演员,你得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就是这一碗鸡汤成功拉粤明‘入坑’了。”

...

《怒晴湘西》陈玉楼 · 潘粤明饰

而从潘粤明写的《首播第二天的一点感想》一文的叙述中,我才得知原来他自己也曾买过一本《云南虫谷》,本想带上飞机解闷儿,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如今也是个老灯丝了。这让他比其他演员更早地走进“胡八一”这一角色,也是我想用更多笔墨夸赞他这版胡八一的原因之一。

从《唐人街探案》到《白夜追凶》再到《怒晴湘西》,潘粤明这几年佳作不断不是没有原因的。用他自己在文章里的话说,就是“我想任何一个演员在好剧本的眷顾下都会不顾一切!”明知《鬼吹灯》会连拍数部,换角已成大忌,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加盟《怒晴湘西》剧组,估计就是冲着“胡八一”这个角色来的吧。从出演陈玉楼实现完美过渡,到今天这个有血有肉的胡八一的人物塑造,可谓两厢情愿,一拍即合。

也有些灯丝还不够认可这个“胡八一”,因为潘粤明显胖了。如果不是姜超的“王胖子”足够胖,怕是很难一眼看出到底是谁在演“王胖子”。虽说那个和董洁恋爱时的“潘帅帅”早已一去不复返,但我仔细对比了一下,他比上一部的“陈玉楼”都胖了不少。

...

年轻时的潘粤明

潘粤明对此也十分重视,他发文说:“知道胖八一会影响灯丝们看这部作品的带入感,向大伙儿道歉!我会在后面的工作中严重注意对自身饮食及身材的管控!我也非常想把一个有意思的可看性很高的角色留在你们的心目中!我会为此努力!”字里行间透露着恳诚,展现了当下影视圈中难得的认真态度,看完让人觉得十分踏实。

如今,潘粤明一行的《龙岭》原班人马正忙碌在《云南虫谷》的拍摄现场。而这还只是《鬼吹灯》IP网剧八部中的第五部。我由衷地希望剩下三部都不要再换角了,因为从《龙岭迷窟》中,我看到了从导演到每一位演员的热爱和努力,是他们把如今泛滥成灾的《鬼吹灯》影视化作品开进了正确的轨道。

最后,让我们好好期待他们在《云南虫谷》中的演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