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私信我,为啥要给这剧打一星,短评无法贴图,就写个长评吧。首先看这剧时代背景。

...

1946年上海,解放前的上海,了解这段历史,都知道普通话这东西,是解放后才开始大范围、大力推广的。解放前的上海,弄堂里那是到处充斥着上海话、宁波话、苏北话、江北话的地方……唯独少见就是普通话。但是,这剧,开场男主说普通话、小偷说普通话,周围人说普通话……最可笑的是,这个弄堂里聊天的戏,个个都说了一口地道北方方言。

...

让我忍不住回头看片头,我是不是看错了,这地方不是上海?再三确定没眼花,片头说的就是上海。除了男主妈和姐姐来几句上海话外,这剧到处都是普通话、北方方言……标榜质感精品年代剧之前,请某些人考虑一个问题,这部剧连语言都用错,算得上哪门子质感、精品、年代剧?

语言、台词上,已经完全不是那个时代该有的味道了。再看场景,我看男主的家,男主人设是弄堂小市民,但是男主家,那个宽敞的客厅,偌大的厨房,还有上下独栋别墅结构:

...

...

...

这是解放前,弄堂普通上海民众的家?这住宿条件,搁在解放前上海,绝对是资本家!解放前的上海,弄堂小老百姓,一家人窝在十平方的居室里,卫生间就是一个马桶,窗户打开就能夹对面邻居家的菜,厨房就是一个煤球炉。

聊完语言台词、置景,不属于那个1946年上海,丝毫不接地气,且没有品质感,再说说镜头、打光、色调的问题。这剧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经常画面很雾化,类似偶像剧那种柔光处理,结果是,导致背景灰一层,人物灰一层,强凹所谓质感吗?年代剧,有必要这样拍吗?对比一下,个人看的比较有味道年代剧,老酒馆。

...

老酒馆,人物拍得是很高清的,没有啥刻意柔光双摄。背景也是清晰明了的,整体画风和谐统一。而这部隐秘,既喜欢像偶像剧那种朦胧虚化柔光,人物妆容又想走写实主义画风,看女主那张,女主是在灰蒙蒙一片里面如菜色,旁边赵警官那张,则是一片灰灰蒙蒙里猪肝色外加柔光……这个画风,个人看了是觉得非常的不舒服。真要是偶像剧,人物妆容肯定要偏白,柔光双摄上去后有一种梦幻的感,跟偶像剧的非写实的画风是搭的,本来就是看颜值刷CP的下饭剧,主角漂漂亮亮的,没问题。而这剧,处理的,不敢恭维,真不如那些偶像剧。

你以为这剧拉垮的地方就这些吗?不!服装造型也不在线!来看看下图:

...

男主这身蓝色白色滚边T恤休闲装,白色休闲短裤,小白鞋,说是1946年的上海弄堂,违和感十足的!搁在现代,反而没有违和感。导演、服装、制作人,你们这样拍时候,真的都没看出问题来吗?质感精品年代大剧?请问这剧,从语言台词、布景制作、服装化妆、拍摄打光镜头,那一点有1946年属于上海的年代感?别标榜品质了,别尬吹了!还有评论里,说这剧如何如何接地气,有小人物时代感的,真的看过这剧吗?没啥吹啥,真的很尬!

还有剧情,也是问题一大堆,开场抓贼时候,以为是搞笑画风,一切换,三天前,弄堂碎碎念、女主搞谍战、警察局浮夸的排挤……小人物日常不是,男主那资本家的别墅太奢华了,情节设定也没时代地气。谍战剧,又不像,穿插的剧情太过零碎。警局的官场,也不像。总之剧情就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不知道编剧到底想写啥?

这剧,我都不想吐槽演员、明星了。因为除了他们,别的可以吐槽的地方,太多了。导演、编剧、幕后制作团队,你们就别尬吹什么质感、精品、年代大剧了!把你们花在营销、买水军、买豆瓣评论、刷分……等等方面的精力和钱,花在研究那个时代、那个背景、那个时代下小人物故事到底该如何写……等等方面,好好去做一部剧吧。

楼下、私信有人对我说,美国大片外星人还讲英文呢。但人家那是商业大片、科幻剧、幻想类。美国,幻想类作品里,妖魔鬼怪、精灵都讲得是英文。人家可没有标榜过人间烟火,时代小人物,年代大戏等等标签。请看看这剧豆瓣5星高赞好评都是些什么,取了部分截图,特别略过粉丝夸爱豆演技那些,不想谈论那个。

...

人间烟火气,大放异彩原创民国大剧,小人物,大时代,那个年代的人物鲜明贴切……,无一不在夸夸其谈这剧拍得有多么写实,多么贴切,多么有年代质感,多么的优秀,简直就是国产年代剧之光等等。1946年旧上海,到处是标准普通话、北方口音,连弄堂里聊天都是一群说北方话的大老爷们!这叫写实贴切?!一部拍旧上海的年代烟火气大戏,就算不用上海话,也起码用上海普通话吧,那些主演们就算不能说上海普通话,起码发音也要吴侬软语吧,这大面积北方口音算什么意思?如果拍得精致一些,这剧按照时代和设定阶层,上海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弄堂里的小市民,口音应该是宁波、江北话混上海话。

还有男主那个小市民人设,住着那独门独户的小别墅……顶着一头浅棕色发色……有些休闲衣服造型相当的现代……等等等,看过普通观众,真的能大夸特夸如何如何写实:人间烟火气,大放异彩原创民国大剧,小人物,大时代,那个年代的人物鲜明贴切?看完这些评价安利,我点开看了之后,真的一排问号?????

有些东西与其事后去营销,不如事先花精力、花时间、好好去研究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物,真的把心思花在剧的品质和烟火气上,而不是花在营销、尬吹、刷口碑上。

统一回复,楼下关于地方方言的问题:偶像剧是不需要的,但一部写实主义、烟火气十足的剧,个人觉得地方方言、地方口音是有必要的,要不如何叫烟火气十足的呢?

2007年的《双面胶》滕华涛导演代表作之一,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的剧,拍当代婆媳婚姻生活写实都市剧,海清、潘虹老师就是根据环境需要讲得上海和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而涂松岩、李明启老师就是一口北方口音因为演的是从东北来的家庭,而周围配角龙套口音都没问题。 以前导演、演员、团队可以做到,为啥现在的剧都不可以呢?时代进步了,咱们观众对影视剧要求和审美就应该越来越低,才对是不是?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单元里的《夺冠》,徐峥导演拍的,讲得上海弄堂小事,用的是上海话和上海普通话。去年,30亿票房电影里用方言都没问题,搁在这部剧上就是非分要求了?这里咱们先把男主放到一边,咱们不讨论男主。其他主要演员、主要配角,选角团队,就不能找可以说上海话、上海普通话、或者最低要求也得吴侬软语吧。不行,选角团队非要找一堆满口北方口音的来演上海警察局警员、上海弄堂小市民。选角明显有问题,还不能指出批评,还非得跟着你们去吹接地气、人间烟火、这才是国剧之光吗?真是呵呵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