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现在才看到这部电影,但又觉得在iMax厅看3D,其实是对这一部电影最好的呈现方式和对它最大的尊重。
先说喜欢的part吧:特效直接拉满,放在13年后的今天看都非常令人震撼;场景营造逼真,那些触手可及的精灵与野兽,谁都会爱上这片森林;至情至性至真,故事线直接看足够让人有小感动。从《泰坦尼克号》的巨轮到《终结者》里的液态机器人,从《深渊》里的外星生物到《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情节并不是卡梅隆唯一的追求,他一直走在电影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从一次次的视觉震撼中,好像真能看到电影的明天。
说说情节的话,映射殖民行动的大主题还是挺明显的。有人说这是一封迟到500年的道歉信,白人殖民印第安人的属地,印第安人在白人的带领下与之作战。电影把良知给予了反殖民的一方,“强盗”是对进攻方的直接评定,这样的情感标准在历史的广阔中其实有点单薄,但我依旧认为它充满意义。高中历史教科书上会写,“白人对原住民进行了屠戮和驱逐,同时由于疾病传染,印第安人人口锐减”,“但是,这客观上也是历史的进步。”永远都会有“但是”存在于某个地方,给人以大视角下的转折。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潘多拉星球成功被征服,会有文明的统一和资源的开发,在幸运的历史书写者笔下,这或许也是一种“进步”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残忍的掠夺,就算这在未来被冠以“正确”之名,它依旧值得一个道歉。“对不起,我们推倒了那么多树木,修建铁路;对不起,我们为了金矿,杀死了你的家人;对不起,我们被你们从风雪中拯救,刚刚暖和过来,就把利刃插入你的胸膛;对不起,我们接近你们帮助你们,只是抱着同一个目的想获得你们的信任。”电影硬生生的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结局:这猎杀的游戏本就该在直升机坠落、女机师牺牲的那一刻结束——所有的反抗者都会死,生存下来的纳威人则永远也不能重拾他们的精神传统。再强劲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弹玻璃,再伟大的猎手也无法召唤丛林巨兽,再幸运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拥有手榴弹。在利益的漩涡和文明的高下对立中,谈判几乎没有可能性;道歉改变不了什么,却是在此刻的反思;但抗争在所难免,如果未来还有这般的冲撞,我们又会选择什么呢…
以及不太喜欢男主的设定,他为什么需要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那么得意的、双腿残疾的、一开始被认定是哥哥的替代品的人呢,抛下所有人性的觉醒和高尚的主题,你是会选择做一个现实世界里的弱者还是原始丛林里的王?他就不能在现实世界里同样叱咤风云吗,他就不可能确实真的永远无法融入阿凡达的群体吗?作出的选择,是一定要用身份的设定来论证他的合理性让观众接受吗,那我们所感动的所珍视的“良知”与“觉醒”,会不会也只是特定情景下的产物呢?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会有无数的拥趸,他们在各自的价值体系里都被认为是对的,身份设定给一切镀上合理性,而我更想看看如果没有这么巧合,会有怎样的答案。
写的有些乱,技术层面的优秀有目共睹我也无力分析,情节层面就算有遗憾也绝对不至于不堪。不想说电影的真正伟大之处在技术之类的话,一部好电影就应该有技术和情节的双重成就。但就冲着竟然还是难以抑制的泪水与回寝路上听着虫鸣把自己代入奇异星球的放空,它依旧是我心中的神片。毕竟,我们都在潘多拉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