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情画Roma(1972) 罗马/费里尼-罗马/Fellini'sRoma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贝纳迪诺·扎波尼
主演:彼得·冈萨雷斯·法尔孔/FionaFlorence/BrittaBarnes/PiaDeDoses/MarneMaitland/RenatoGiovannoli/伊莉莎·马邑纳德蒂/StefanoMayore/GallianoSbarra/安娜·马尼亚尼/GinetteMarcelleBron/戈尔·维达尔/MariePárová/AlfredoAdami/SbarraAdami/AristideCaporale/小费奥多尔·恰利亚平/丹尼斯·克里斯托弗/弗兰科·奇蒂/DanteCleri/MarioDe
语言:意大利语/德语/英语/法语/拉丁语/西班牙语
类型:剧情/喜剧
上映日期:1972-03-16(意大利)
意大利/法国 120分钟
罗马风情画Roma(1972)的剧情介绍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而是透过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克.费里尼独特的艺术家眼光为罗马古都写出来的一篇个人回忆录。全片打破传统叙事手法,以现实与超现实场面交叉穿梭进行,渗入了大量的幻觉和回忆,充分表现出费德里克.费里尼个人对罗马的爱恋,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隐蔽着的另一面。男星彼得.龚扎莱斯在片中饰演年轻时代的费德里克.费里尼,而费德里克.费里尼则演出他自己,在片中可以看到马戏团对费氏作品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可以从中揣摩出费尼电影风格的一些基本特质,喜爱他的影迷不容错过。
罗马风情画Roma(1972)的影评
万花筒里的千变万化:收集一些个人最喜欢的场景
《罗马风情画》是我看的第二部费费,在此随意收集一些我个人最喜欢的片段。It's a kaleidoscope that combines documentary, reality, imagination, fantasy ...
罗马宛如有魔法
这部简直太多封神片段了我真的失语,no words are adequate. 记一下震撼的一些细节。贯彻全片的跨时代穿插对比简直把nostalgia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挖地铁隧道的那块,在地下不同层次发掘的文物简直涵盖了这座城的 ...
如果说《甜蜜的生活》是罗马浓妆艳抹的脸,《罗马风情画》就是它的屁股,不恭,但同样迷人。“一个人应该忠于他的本质。”颓靡奔放撒泼抒情的六七十年代。母狼之子:学校、马路、戏院、地道、妓院、城堡,销蚀的壁画,教会时装秀。回忆三部曲。曾在罗马许愿池投下一枚硬币,是希望有生之年重临罗马。
勉强及格。看睡了两次,这片最突出的是摄影,摄影师朱塞佩·罗通诺早期合作维斯康蒂,后期合作费里尼较多,中间还拍过一个《爵士春秋》,这片罗马环城路的一段拍的非常精彩,有些索拉纳斯的艺术感,妓院一节也有《爵士春秋》的风骨,当然,妓女的化妆还是费里尼的,接近《粉红色火烈鸟》。这片子的形态很特别,基本按照费里尼的成长时间线,很随意的呈现了一个片段化的、回忆中的罗马,各片段没什么叙事性,但场面的掌控还是很好的,尤其教宗时装展,显示了费里尼这个身位的导演调动资源的能力,地下那些消失的壁画和最后一段把罗马定位为观察人类毁灭之地达成呼应,开阔的视角借罗马一城来关切人类下坠继而重生的循环命运
我可以打六星吗?!!这根本不是什么纪录片,完全是诗。看到后面被彻底摄住,几乎被催眠一般动都动不了,用《故事》中麦基的分类,彻底就是反情节的一部电影,只有片段的画面,但是层层铺陈到最后,完美再现了一座永恒之城的癫狂迷人。那些混乱又蓬勃的日常,时不时被突然撕裂的时空,贵族们迷狂的招魂仪式,愤世嫉俗的怀旧与现世的欲望狂欢,语言无法表达罗马的颓败华丽,难以置信地通过这部电影里的那些画面都呈现了出来。好像第一次意识到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甚至在想,我爱泉州的原因也基本就是这样啊,可是我真的表达不出来,完全做不到,但是就是这个原因,这样的城市是会夺走我的灵魂的……可是话说回来,这又是一部我不知道如何推荐的电影,因为它太特殊了,不是理性判断的“好”,而是只会强烈震撼某一类人的那种“极致迷人”。
完美地展现了stuplimity这种糅合震惊引发的崇高和重复带来的疲惫之感觉,真的没想到崇高与卑下、厚重与轻浮能够如此完美地、密不可分地凝结在一部电影里!剧院那段在大银幕上看,水滴声落下,观众只能屏息;但一旦闹起来,银幕里的剧院座位和观众所处的影院座位又联动起来,构成了真实的affective space。暴雨中的堵车戏、结尾的绕罗马纪念碑建筑的飙车戏和梦幻宗教秀场的走秀戏,简直是无可挑剔。人们潜入层累的地下,原本就不是为了观赏的“图像”氧化消退,这并不是简单的对破坏历史丰厚性的指责,而是在叩问图像的生与死。一言以蔽之,太棒了!
三星半。费里尼说他想讲的是现在的罗马和远古的罗马骨子里是一样的。但骨子里的罗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怀疑费里尼是先把自己对罗马的感觉抽象为类似影片里躺在床上那个体态臃肿又带有母性的女人那种喻体,再据此挑选这座城市的切片速写。一方面无视点无主角无情节近于纪录,另一方面又塞满了费里尼自己偏爱的意象,于是所有纪录又都有表演摆拍之嫌。观众该看些什么呢?占据画面中央的是费里尼过剩的自我意识,罗马却虚焦了。视觉之诗不是问题,但欣赏不来写了太多行丰乳肥臀的诗。也有喜欢的段落,地下刚被发现的古老壁画暴露在风中迅速销蚀,两千年在一分钟内化为尘埃的一幕是神来之笔。
A / 呈现一个城市面容的唯一方法便在于消解其面容。轰鸣的车流召唤着斗兽场的神话光芒;地铁试图将沉淀为岩层纹理的历史再度打通并置,新鲜空气却让千年壁画转瞬消逝;无限加速如粒子般运动的摩托车环绕着沉睡的城市,让雕像遥远的时间重新坠入眩晕惶惑;......贯穿全片的不是任何老生常谈的关乎“城市”的主题,正是这些张弛、交织的力量之流。罗马在费里尼的影像中不再有任何被博物馆化的可能,而日益浸入散乱堆叠、若断若续的混沌之中。
1.消弭纪录与虚构的分界,尽展永恒之城的超现实质感。2.无马戏团与小丑,却盈溢着表演式的场景:影厅,剧院,游行,露天晚宴,妓院拉客,教堂时装秀,仿若狂欢的舞台。3.塞车同[八部半]开篇梦境,飙摩似[阿玛柯德]预演。4.挖地铁与风蚀的壁画。5.凌晨街头电焊蓝光,飞车主观镜头中雕塑重影。(9.0/10)
这幅罗马风情画实在是美不胜收让人迷醉,虽然过程中瞌睡数次,但不做梦如何游览永恒之城?疯狂的,庄严的,吵闹的,静默的,肮脏的,神圣的,古老的,现代的,虚幻的,真实的,毁灭的,永恒的,都是罗马。如果要用一个画面来囊括这一切,就是那雷雨夜幕下拥堵交通旁无声屹立的古斗兽场。从此再想到罗马,我就会想到这能载入影史的绝美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