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少年(2020)的剧情介绍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跟着70岁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打架干仗;而“元老球员”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在一起训练、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们带进无尽的冲突和欢乐,也带给他们久违的热血与梦想。几个月后,他们将飞往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但基地的球场和宿舍却面临拆迁……少年们能否逆风挥棒,叫板自己的命运?
棒!少年(2020)的影评
MLB的“新跨界”:娱乐蓄势,棒球破圈
“2020年,体育赛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但也给大家带来不少新的生存机会。”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祁冬,在懒熊体育嘉年华圆桌论坛如此说道。而他所说的“新机会”,指向了体育与娱乐的跨界融合。当下,体育娱乐化发展的脉 ...
2022年湖北编导统考影片!
我也不知道为啥会选取我看过的片子,反正特别激动!首先是色彩,椅子门框队服球衣雨衣都是蓝色的,蓝色代表忧郁悲伤,这上面直接套,然后绿色在小双下山时给到的小草,他们训练时也已绿色为主,再就是教练带他们放烟花的时候转瞬即逝的黄光和后面他们 ...
小双相信美国棒球联赛是他只此一次的机会,明明这么年轻,却忽然老去。马虎坚信未来的机会还多着呢,虽然终将老去,却永远少年。有人身处巅峰浑然不觉,小双却能预见顶点。有人一生困在谷底挣扎,马虎却能触底反弹。棒球让他们飞上高空触手繁华,也让他们甘心平凡亲吻地面,让他们苍老,也让他们年轻。
first露天电影。映后采访导演哭了。马虎捧着帽子在一旁站的笔直,他说这是棒球队最起码的礼貌。
First青年影展看片补记四:
纪录北京一所私立少年棒球专业学校的生存与训练,优点是导演及摄制组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学校、学生家里、国内外赛场多处跟拍,细致、生动地展现了这些为棒球事业顽强奋斗的孩子们和教职员,特别对两个十一二岁的小队员的描写与刻画深入、动人。在西宁几场放映中,感动了社会各层次的观众。获得“最佳纪录片”、“观众最喜爱”奖项奖,实至名归。
本次影展竞赛的纪录长片七部,据说佳片不少,观众反映强烈,可惜只有一个奖项。纪录片创作艰难,又没有故事片那样的广泛放映市场,影展应该对他们多做鼓励。
马虎紧张地说:“我看了我自己的影片以后觉得我自己变了。”
个人层面,这些孩子除了棒球好像没有别的出路了。教练无数次威胁马虎:不好好练就回家去。这种孤注一掷的个人斗争使人动容。和芝加哥少年队的残忍对比又让这种个人斗争显得无力。
外部环境,棒球俱乐部无数次被迫迁徙:城中村改造、宿舍禁止住人、锅炉不符合环保标准被砸、棒球场改成地产、市郊小学被拆。一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缺乏了必要的人文关怀。一个政策出台必须要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补偿措施。
国家发展得太快,有一些人就被抛下了。那些没有被镜头聚焦的人生又如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