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刺客:萨达尔·辛格SardarUdham(2021)的剧情介绍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0年3月,乌达姆·辛格在伦敦枪杀迈克尔·奥德怀尔爵士事件始末。年轻的乌达姆·辛格立志投身革命,争取自由平等。1919年,乌达姆·辛格亲眼见证了阿姆利则惨案,于是参与革命奋起反抗殖民统治者,后被捕入狱。获释后,乌达姆·辛格辗转逃到伦敦,潜伏于当地革命组织,等待报仇。六年后,他在卡克斯顿音乐厅枪杀了参会的奥德怀尔爵士,并打伤多名前英印政府高官。他带着21年未愈合的伤口,不屈不挠地走完了艰难的复仇之路,最后英勇就义。
印度刺客:萨达尔·辛格SardarUdham(2021)的影评
革命,而非复仇
一部史诗一般的电影。没有印度电影通常的歌舞,是一部非常严肃的政治电影。虽然长达将近三个小时,但是喜欢看政治电影的观众绝对不会觉得电影冗长。而且,虽然电影的描述方式是不停地穿插回忆和不同的故事线,但观众不会迷失在这样的叙述方式里。故事 ...
印度人的复仇,10年不够,20年都不晚。R君说“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的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梅尔.吉布森电影《勇敢的心》)10月24日,英国执政党党首竞选结果揭晓,1 ...
4.5 1919年扎连瓦拉园的阿姆利则惨案,约1000人的生命,20年后,时任旁遮普总督Dwyer被Udham Singh刺杀于伦敦,如今在扎连瓦拉园两边不远处分别是金庙和印巴分治博物馆,阿姆利则见证了太多的惨剧,电影将剧情拆碎,用大量的篇幅叙述辛格在伦敦度过的那漫长的潜伏岁月,潮湿、阴沉的伦敦支撑他活下去的是自由的渴望,另外被重点描述的就是电影后段大屠杀后的那个4月的晚上,这两段几乎都消解掉了戏剧化的叙事,需要观众拥有极大的耐心关注这个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殖民地独立运动、二战爆发、共产主义运动、北爱尔兰、西班牙内战)下面的一个孤独的刺客的故事,那些沉默的、焦躁的的气氛压抑下的情绪,以及苏格兰场监狱中漫长的拷问,孤独的意志力,维杰·卡沙尔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他完美地刻画了这个隐藏热血,坚持战斗的人,他简单直接又复杂立体
单纯的剧情片 没看进去
想要的太多反而失去了重心
三星全给真实事件,这个片子的全部力量都来自于事件本身,导演是真的太自恋,前面玩叙事玩的毫无意义,后面救人那里又过于放任情绪,大投资和真实事件不是用来炫技的。
前半小时就已经说完了整个故事
先驱。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白人至上主义的终结。
观于北京电影节。近几年居然有如此优秀的电影!前边的插叙开始时比较无聊,但越往后越精彩,特别是开头就把暗杀的结果抛出来,后面就开始回忆,真是大胆的手法。前半段和英共Eileen Palmer的相逢以及和共和军的对话,真是达到了很少见的理论高度,鸡同鸭讲的套辞与庭审,几处抒情的段落也很好,最后Bhagat和Udham两兄弟在田野里奔跑的镜头也很难忘,如果能更突出一下就好了。美中不足的是,后半部分讲阿姆利则惨案的镜头太多太直接了,反而冲淡了前半部分所达到的理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