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11时Romaore11(1952) Rome11:00/罗马十一时/罗马十一点钟

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

编剧:朱塞佩·德·桑蒂斯/科拉多·阿尔瓦罗/巴西利奥·弗兰基纳/埃里奥·贝多利/詹尼·普奇尼/鲁道夫·索内戈/切萨雷·扎瓦蒂尼

主演:伊娃·瓦尼切克/卡拉·德尔波娇/马西莫·吉洛蒂/露西娅·波塞/雷夫·瓦朗/埃莱娜·瓦尔齐/莱亚·帕多瓦尼/德利娅·斯卡拉/伊雷娜·加尔特/保罗·斯托帕/玛丽亚·格拉齐亚·弗兰恰/NaudioDiClaudio/阿曼多·弗兰西欧利/保拉·布鲁布尼/RomoloBartolomeo

语言:意大利语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1952-02-27(意大利)

意大利/法国 107分钟

罗马11时Romaore11(1952)的剧情介绍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但因其反应现实的力度致使当时的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态度,结果使这部片子的知名度大幅度降低,但本片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演员表演,到对社会,人性的刻画揭露,无不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和艺术水准,其成就足以使它超越《偷自行车的人》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罗马11时Romaore11(1952)的短评

  • 谋杀游戏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巅峰之作

  • 火娃

    9/10。编导选择媒体报道的手法相当高明,从报上刊登聘请打字员的消息开始,到房屋倒塌后媒体扎进病房榨取更多信息,律师趁乱招揽生意,丢帽子的姑娘不合时宜地抢过话筒说这事,公务员提高底薪的倡议在街头广播中被剪掉,最大程度折射了社会现实的不同侧面。寻找手提包的妓女,生动化了记者寻找拍摄对象的场景。被医生掀开裙子的姑娘买不起内衣只穿广告背心,羞得大哭,尊严的破碎成为新闻素材争抢。每个女性的遭遇只需几笔就传神勾勒,拿用书报亭设计角色登场的开头为例:走过报亭的基安娜买栗子充饥,结尾又以她守在倒塌的房屋门口、遮着大衣等候,公务员女儿则到报停买歌谱,写出了少女幼稚、期盼未来更好的内心。当街撩裙子、机关枪手速、摘婚戒低头、硬纸板练习等喜剧性动作表现面试群体,马夫赶女儿下车与邻里夹道欢迎的笑泪交织,都动人到了顶峰。

  • 鬼脚七

    在广度和丰富性上远超自行车,但是情感深度和人物关系上又有所不及,不过说到底都是柴伐蒂尼的本子,算是互补了。镜头方面,几个特意的设计也算流畅自然,刚开始的人物出场和楼塌了之后的上升镜头都尤其有意思。

  • 米粒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里总有最美丽的女性,绝不仅指电影里的姑娘们年轻貌美,而是她们如此各不相同却各有特色,坚韧、倔强,在最艰难的时代抬着头漂亮地活着。很多时候这种人物很多、平摊下来每个人台词都很少的片,会让人感觉人物繁杂无法都记住,但这部电影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就让我和这么多的女孩产生了情感共鸣,看完我迫切地想知道她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开头和结尾在街边睡着又醒来的特写镜头实在是太棒了。

打开App,看更多热门短评

罗马11时Romaore11(1952)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