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娃儿(2021)的剧情介绍
影片以北上广的迁徙潮为背景,故事聚焦于2000年初一群想离开却没有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依托最真实的市井面貌,一步步深入该类人群的内心世界,探讨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验。
街娃儿(2021)的影评
街娃儿》导演那嘉佐:我写剧本是为了逃避现实,拍电影是为了较劲 - 散场通道|AfterCine - 电台节目
057|《街娃儿》导演那嘉佐:我写剧本是为了逃避现实,拍电影是为了较劲 - 散场通道|AfterCine - 电台节目 - 网易云音乐 (163.com)01:05 - “街娃儿”应该怎么读?01:50 - 导演那嘉佐眼中的本片是什 ...
【6.16长沙粉丝场】【主题 - 】影片关于青年的困境抉择【摄影美术 A 】场景布光造型花了硬功夫【音乐 A 】配乐牛逼 氛围营造增益 听说片尾曲也是导演原创 那要真的就太牛了 生命张扬的风格统一【叙事 A-】前半段叙事节奏轻快 不 ...
写给《街娃儿》娃儿之前叫《狂徒》,2017年上影节创投上,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聊这个称不上故事的故事,虎哥在台下,胡子还没白,我初生牛犊,骄傲得什么都不为,想起来都害臊,那年我28岁。一转场,电影拍完,它改了名字,因为后来上剪辑台, ...
凭什么片名能叫街娃?
作为一个成都人,这片子看下来只想说这是个锤子的街娃。 套一个皮在重庆,名字就可以叫街娃? 导演对“街娃”这个片名相当不用心,做过历史考察吗?找过当时的人文资料吗?知道街娃是什么吗?街娃本身就是成都方言,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我心目中 ...
这部片子的视听语言非常生冷直接,很符合我对导员的第一印象,但是更打动我的是里面暗流涌动的绵密感情,如水环抱般细腻丝滑。
新生代导演拍小混混就和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完全不同了,除了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品位也有才华。
很喜欢这部作品,他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也没有伟大的主人公,仿佛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不足为谈的小事,剧里的每一个主角都是不完美的小人物,正是这样的作品,让我们关注到了时代的另一面。
在平遥影节看了片子之后很好奇女主角是哪里人,看着面熟,查了才发现导演选角还是很有一手的,科班音乐剧出身,台词表达确实不错。
方言电影加山城选景,今年影节真的多了很多“小城故事”,本以为会审美疲劳,没想到导演这个剧本打磨的很好,拍出来的效果也是耳目一新。
预期很高,毕竟是入围戛纳一种关注的片子,但看完...对重庆小镇青年审美疲劳了+1。有管虎团队加持,整体制作和质感不错,有的地方还有点像管虎(这些导演选的青年导演都是有点像自己的)。但这样一个题材,没能持续提起一股劲儿,你感受不到街娃儿到底是愤怒、控诉、悲痛还是什么,只有一团虚无,后半段剧情也比较拖和散,给人一种把一个并不够好的剧本用制作规格和后期剪辑努力往上抬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有大团队保障院线发行,所以一上来先自己束住手脚,说违法的事儿咱们不干,讨债不能动手只能动脑,全片只有很少的暴力元素,温温吞吞,我觉得这点不能全甩锅给神茶。另外,劝新导演还是尽量克制住“献给 待抚慰的心灵”这种文青词藻,放自己心里就行了,不用打到公屏上。演员都很不错,余皑磊李九霄黄米依都是好演员,沙宝亮算是意外惊喜。
“死痛不痛,是不是跟活起一样,来不及痛”
视角很川渝内核也很摇滚的一部电影,看的时候脑内循环播放《环形公路》里那句“你觉得恨却离不开”,所有人都被困在这个圈里,恨得快把后槽牙咬碎但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看到片尾曲《我先》是导演的乐队唱作的时候更摇滚了,音乐审美在线的导演在我这很加分。
虽然故事拍得略显意识流,挺反类型,设定也挺有川渝版古惑仔+青春疼痛既视感,但不妨碍我第n次爱上李九霄,戏路好广,又纯又野。
出来以后才知道四哥是沙宝亮的人只有我吗 怪不得那么爱唱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