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孑然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在中华大地。春节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日子,现在笼罩在疫情的恐惧之下。武汉封城之后,各个地方人人自危,难以计数的损失,无法衡量的心理压力,整个事情仿佛一个灾难片活生生的上演。我们习惯了安逸的环境,总觉得悲惨离我们很远,即使21世纪依然有战争,也或许只是一条新闻的感触。可那些亲身经历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回顾历史,有多少和平。今天发生的一切,或许可以让我们去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有多珍贵。光是活着,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了。《钢琴家》里的史标曼,穿过二战,作为一个波兰人,犹太人,受到纳粹的迫害,如同过街老鼠一般苟且偷生。

很久没看关于二战的片子了。在这之前印象最深刻的是《美丽人生》,那是一个披着喜剧外壳的悲剧,集中营的残暴与一个犹太父亲对孩子的守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较而言《钢琴家》或许是一种更温和的触目惊心。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俄国人,不论哪个群体,都没有刻板的去描画,整个场景也显得更加立体。但人类的恶行,无论是随便扔出窗外的老头,还是射杀取乐倒在血泊中一排排的人,真实的如同记录片,铺开了整个电影。钢琴家原本是尊贵的,优雅的,而二战时的他破烂不堪,挣扎着去生存,像一个乞丐一样流窜逃亡,在病床上呻吟,即便如此,看到一架钢琴师,他还是弹了起来。那个画面,莫名的有一种美感。我想不清那是什么,或许是一种还没有消失殆尽的人性的尊严,又或许是难以生存下去时对明天的希望。

整个影片的高潮大概就是纳粹官员发现他时,没有直接杀了他,而是让他弹一次钢琴。粗糙的手,瘸着的腿,破烂的衣服,然而弹奏出的是令人震撼的音乐。我看到的似乎是一个高贵的灵魂居住在破败的驱壳中。我不知道那个军官后面为什么要帮他,或许是因为这场演奏,也或许是因为对生命的悲悯。

一切都结束了。俄国人来了,纳粹人被抓了起来。那个军官,似乎一直在期盼这钢琴家去救他。然而没有。所以说,高贵的灵魂也并不高贵。如何去评价这些人,有在危难中逃跑的,有不惜自己去救人的,有无动于衷保全自己的,有出卖朋友换取利益的,一派众生相。也像极了现在的我们。武汉封城,城里究竟在经历什么,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当生命在悲鸣,众生皆苦,或许在苦中,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一些什么。
愿灾难之后,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