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它是一个特写,不过碰巧的是这样的特写无意成为了一首宏大的史诗。

...

《金刚川》照片,定格壮烈


      《金刚川》就是在志愿军遗骸荣归故里的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其实还有新冠肺炎防疫,美国不断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骚扰我国边境的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战争谁都不想,谁都无法避开,虽然明明知道它会带来伤害。进而言之,它是国与国之间为了民族及利益或被某种阶级和集团裹挟民族利益和国家命运而进行的一场博弈和豪赌。当然看是代表谁的,结果由谁来分享或承担而已。

        影片罕见的是能用比较客观的角度陈述了当时为敌方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悲喜也能大度地展现了出来。这无疑是中国影片的一个进步,证明了中国的电影艺术在一定程度是冲破意识形态的,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

        金刚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主要故事是一座不断被敌方炸掉的桥梁,却不断被修好,甚至出现人桥,让大军得以顺利冲过的故事。

      一个本来是看似扁平化的画面,被不同角度的叙述变得立体生动化了。和《恐怖游轮》的叙述方法有点相似,好像无论怎样都走不出被炸于疲于轰炸的局面,但偏偏被意志取胜的一方冲破了局面,令敌方由轻示到胆寒以至钦佩。本来似乎是一个根本不用叙述的画面,却偏偏被这样简单反复的叙述,让人不得不几度潸然泪下。例如,某月某日某轰炸机轰炸,某月某月某时延时炸弹被启动爆炸;而志愿军一方的反击简直不用叙述,只用还剩多少枚高射炮弹来说明防空力量的寒酸和道不尽的唏嘘。


      影片的高潮阶段是由志愿军不怕牺牲,勇于和敌人抗争到最后一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和意志推起。影片中吴京主演的发信号弹被炸得血肉横飞掀起了一个小高潮,紧接张译主演的主角在被炸段手臂和一只腿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仍旧和迎面而来的敌机拼死互射,最终打下敌机,同时被更大的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定格了。

        生命是美好的,无论是和女配角的无线电互通被回的那一句“我们前线再见”,还是修桥连长垂涎于老关的烟丝,而最后老关牺牲,张排长将一盒烟丝送到的那一刻的哽咽;还是“如果你心疼我,请给我十发炮弹”,还是张排长感应到老关已死送别老关穿过玉米地和为和敌人拼尽最后一口气用一根木棍和绷带再一次穿过玉米地的特写;或者甚至是敌方为了完成一次任务能顺利回到基地的庆幸……这一切都摆脱不了人性,人性对幸福自由与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一旦人类这样的人性被撕裂就不得不拼了命去用反人性的方式去抗争。从这一角度来讲,影片同样突出了人类向往和平与幸福的主题。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也试图在讲述中国人民为了幸福与和平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还有对向这样的斗争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志愿军的致敬。片尾展示的送志愿军遗骸回祖国纪实片段也说明了这一点。再最后“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和人的血肉搭建的浮桥(即使被水淹没也不能撼动,敢于牺牲)形成了鲜明的照应,或进行了重新的形象而深刻的诠释。

      当今社会,人们渴望幸福和平的人性基本不变,但人性极易变化乃至扭曲。中国的周边的环境也不容太过盲目乐观。让人们知道和平幸福的代价以及人性的渴望与挣扎也许是一件好事。而此前拍赵奕欢系列的管虎转向了比较迎合这一命题的要求。无论是从政治考量,还是人性,还是价值观,乃至信仰的清正来讲,都是不错的选择。也许这是一个导游走向成熟的标志,和他的《八佰》一样,都可能是在探索一种沉重又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兼具人性和生活化的命题。而这无疑是需要做前期的许多准备的,包括演员自身也如此。

      片中邓超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但他的江西方言出演和特别是牺牲修桥的那段话,个人感觉不太严肃。也许在沉重中能有幽默,作品才不失弹性和空间;但拙见以为,能否在幽默中凸显沉重,沉重中能用幽默客观地叙述,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尺。而可能邓超此前出演的喜剧比较多,此处的幽默却很难让人和沉重挂钩。导演此处当用人可能未免失当,还不如用黄渤。黄渤的幽默是撕裂人性给你看。我想此刻的修桥,也应当展现这些东西。

      当然,多角度的叙述和宏大主题已经是对一个青年导演比较大的考验了,况且影片中的一帧又一帧让人震撼的画面,无疑是细腻的,总体来说算是不错的特写。让人震撼,感慨和唏嘘的电影不多,此片算是其中之一。

      金刚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许从此被人记住,让人不断去凭吊。和煦的阳光照在金刚川现代化的桥梁之上,但愿它也能照耀到人们的和平和幸福里,并且也让人铭记它曾经历过的风雨和黑暗与绝望,以及故事里的人怎样仅仅凭着意志去冲破黑暗与绝望,再赢得一个“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