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冯氏喜剧三部曲”的第二部,《没完没了》让观众见证了冯小刚从小市民的嬉笑怒骂到大制作商业电影的完美转型。此后的冯小刚,是一名越拍越成功的商业片大腕,却越来越脱离于普通人的生活。

再看二十年前的《没完没了》,给出了一个典型冯氏喜剧的完整套路:巧妙的把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融入到搞笑又煽情的故事情节之中,最后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

看那个时候拍的冯氏喜剧,虽然没有瑰丽的风景画、壮阔的镜头感、成熟的场景调度,但却多了分生活的温馨、岁月的感伤、怀旧的味道。

纯粹,曾经是冯小刚最好的一面

在电影《没完没了》中,葛优饰演的小人物韩冬是那种嘴笨、手笨还太守本分的底层小人物,对于他来说,辛苦干活的目的,就是能让植物人的姐姐在医院过得好一点。

哪怕被傅彪饰演的小老板阮大伟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发放拖欠许久的工资,甚至不给好脸的杵倔横丧一番,老实巴交的韩冬也从来没想动过什么歪脑筋。

...

最后还是吴倩莲饰演的阮大伟女友小芸出的“歪点子”,才上演了“假绑架换真钞票”的大戏。一看玩大了不好收场,才一番骚操作弄得阮大伟赔了女友又破财。

即便放在二十年后的当下,葛优塑造的这个小人物形象依然立体、丰富、有细节、有说服力,因为即便经过了二十年的历练,小老百姓还是那个小老百姓,只要不昧良心、能给口饭吃,是绝不愿有什么非分之想的。

像《没完没了》中韩冬这样的人物,正体现了“国民导演”冯小刚当时的创作特点——植根于老百姓、逗笑老百姓。他拿捏的越准、越到位,票房越会实打实的反应出来。

情感,曾经是冯小刚最执着的地方

演戏的人总要不厌其烦的强调“带着感情”,其实现在的电影最缺的就是真情实感。

一说到草根小民就非要在“卖惨”的道路上疯狂试探,殊不知这种没有真情实感的表演状态甭说引起观众的共鸣了,怕是连导演和演员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

为了姐姐高昂的医疗费,《没完没了》里的韩冬想过苦口婆心的哀求,也做过无厘头的捉弄,甚至干出了绑架人质这种事,看起来挺荒诞的,脱离现实了,实际上却是一个没权没势的小人物在无奈和心酸面前的彻底释放。

...

为什么观众认可这个“离经叛道”的剧情,因为有真情实感撑着,他们同情韩冬,看着阮大伟百般捉弄哈哈大笑,这是一种默契,就像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对朋友、对街坊的那种感情的共鸣。

影片最后,韩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日子”——看透了阮大伟的小芸,被其貌不扬的韩冬那种善良、质朴甚至有点蔫坏的性格打动了。

看起来漂亮时尚的小芸跟韩冬之间就没太多共同点,然而在共同经历了一番戏弄之旅之后,他们建立了一种超乎理性的感动与深情。

...

重复,再也不是冯小刚的态度

“贺岁片三部曲”之后,冯氏喜剧越来越大气、越来越时髦,特别是《大腕》之后,再也不是王朔式的碎嘴子,改走话题引领、现实主义路线。

这些年,回顾冯小刚拍过的影片,从《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到《我不是潘金莲》、《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看得出冯小刚不满足于成功的喜剧片导演这个头衔,将各种类型的影片尝试了个遍。

...

冯小刚近年来导演的电影几乎拍一个成功一个。强大的个人魅力和票房号召力自不必多说,特别是挖掘和引领现象级话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尝试新事物、新类型的魄力,才算得上冯小刚的成功之道。

然而,很多观众还是怀念那个“国民导演”,怀念被奉为经典的“三部曲”。相信冯小刚也不是没有权衡过,但是架不住资本和票房的诱惑,于是就有了2013年的那部《私人订制》。

可以说,《私人订制》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中评价和口碑最低的影片之一,它算得上是常胜将军冯小刚的“滑铁卢”,甚至让人想起了“专业人不干专业事儿”的《夜宴》。

《私人订制》失败在哪?看起来是重复,其实是脱离生活。其实冯小刚也算出了结果,架不住影迷起哄架秧子。正如豆瓣中对本片的评价:咱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