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亚洲你不能错过的校园青春大 IP 是《流星花园》,那欧洲就绝不能不提《SKAM》(中文译名:羞耻)。


...


从挪威原版开始,一股“ SKAM 热”几乎烧遍整个欧洲。

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不少国家都翻拍了本国的《SKAM》。

...


《SKAM》最初是挪威广播公司旗下 NRK P3 拍摄的一部针对全国青少年的教育片。

《SKAM》每一季都是一个有独立主线的故事,以不同高中生为主角,探讨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困局。

从个体层面的精神孤独、性别取向、自我认知、心理疾病、家庭关系,再到社会层面的宗教信仰、网络暴力、校园欺凌、难民危机等成长和伦理问题,《SKAM》以一群青少年的故事,囊括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主题。

...


和以往的电视剧放送方式不同,《SKAM》采取了相当有趣的平行宇宙方式。

故事按照当地时间以片段的形式掉落,角色们的互动在官网上也实时更新,给人一种剧中的故事正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错觉。


...


每到周五,这些片段会被整合起来形成一集,10集形成一季,故事会在第四季走进尾声。

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电视剧,《SKAM》的原著剧本已经被收藏进了挪威国家级博物馆,在荷兰、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比利时共七个国家进行了翻拍。

其中法版第三季真的令人非常惊喜,这一“真香”版本与经典原版相比毫不逊色,自播出之日到现在,在豆瓣已经拿到了9.3的高分。


...

法版第三季的剧情照例围绕着一对同性恋人展开,这是属于深柜少年和躁郁症患者的故事。

...


正在读高二的 Lucas 被又帅又撩的转校生 Eliott 吸引。


...


他们一个习惯躲在黑暗的柜子里,一个被束缚在自己躁郁的精神世界。

从模糊的小心试探,到朦胧的暧昧相处,两个人兜兜转转,在同性的爱恋之间茫然辗转。


...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导演已经不是那个导演,这位法国导演名叫大卫·霍雷格,人送外号“王大卫”,别称“王大刀”。


...


他充分发扬了法兰西的浪漫主义精神,把一部青春教育片拍得跌宕起伏,糖中藏刀,刀口抹糖。虽然是翻拍,但是有着完全不同于原版的强烈风格。

无论是甜还是虐,王大卫都做得干脆利索,毫不手软,因此在法版《SKAM》评论区里能看到好多“大卫杀我”,“我死了”之类甜蜜又痛苦的土拨鼠尖叫。

在这一版 Elu(Eliott&Lucas)的故事里,可以明显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冲突更激烈,每个人的性格和情绪也更有棱角。

在这个基础上,剧情看起来就不那么阳光,而是沾染了不少灰暗的色彩。


...


剧中有一处改动引起了较大争议:原版中男主角 Isak 向最好的朋友出柜,对方的反应很温和,自然地接受了 Isak 的性向。

然而,在“王大刀”的镜头下,面对 Lucas 的坦白,好友的反应是令人吃惊的冷漠,在撂下一句“需要想想”之后就径直离开。

虽然在后面误会解开,好友并不是恐同,但是在这个片段中,Lucas 所经历的那种出柜的不安,隐秘的期待和失去朋友的恐惧集中爆发了出来。


...


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只停留在这一刻,而没有后面的反转。

不过,整部剧看下来,尽管底色是忧郁湿润的蓝色,透露出些许悲观的情绪,但内里还是混合着温暖清透的黄色。

蓝色是大雨里的黑色隧道,黄色是手电筒里微弱的光,这两种颜色形成了它的基调。


...


在法版的故事中,Eliott 曾经有一个夭折的电影项目,叫做“北极星”。

这个电影取景自他的秘密基地,那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废弃隧道。

故事讲的,是一个怕黑的英雄,拯救了隧道里怕光的孤单生命。

这个关于光救赎黑暗的隐喻贯穿了整部剧。

故事涉及到三个角色,英雄和在隧道里生活着的两个生命,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许是男孩,也许是女孩,或者是别的什么生物。

这个男孩是 Eliott 自己,而另一个生命,后来他知道了,那也是一个男孩,名字叫做 Lucas。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没有第三个人,两个待在黑暗里的人,互相成为了对方的英雄。


...


第一次的救赎,是在隧道外,两个人站在大雨里互表心意,Eliott 化身为英雄把 Lucas 从黑暗的柜子里一步一步带出来。

第二次救赎是 Lucas 在隧道里找到了躁郁症抑郁状态病发的 Eliott,将他从黑暗的精神世界里救了出来。


...


这一精巧又浪漫的设计对应着原作另一位男主 Even 的台词——

“我救了你,你会来救我吗?”

看起来有些过分童话式的罗曼蒂克情节,在这对少年的身上却并没有什么违和感,磕磕绊绊的感情因为年轻的勇气、渴望和冲动变成了一趟奇妙的旅程。

这是独属于 Eliott 和 Lucas 的冒险。


...


“神仙选角”把挪威 Evak(Even&Isak)的故事完美带入了法国的平行宇宙里。

在这版《SKAM》中,Eliot 在感情上同样有强势的“攻击性”,但他没有那么成熟,在狂躁和抑郁的表现上更加极端;而 Lucas 虽然还是懵懂的少年状态,但他少了些许腼腆,在感情上更加主动。

Eliott 把自己画成浣熊的样子,因为他戴着“面具”生活,在他的眼里 Lucas 是一只刺猬,用坚硬的刺保护自己的柔软。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产生了奇妙的磁场。


...


眼神戏一直是《SKAM》系列的亮点,法版中两个更加情绪化的角色,使得眼神对视荷尔蒙激升爆棚,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浓郁深情之外甚至有些让人脸红心疼。

但爱情的感觉是不变的,法式的戏剧性张力,使 Elu 的故事有一种略带疯狂的吸引力。

...


把目光回归到教育片这个定位,《SKAM》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爱人的能力,也有选择爱的权利。

在这十集的剧情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和纯粹。

我们也发现,原来只有自己发出声音,才能给他人一个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契机,

同时,也只有允许他人发出声音,才能给自己一个从疏远的封闭状态里走出来的机会。


...


躲在柜子里的 Lucas,隐瞒自己病情的 Eliott,还有剧中其他那些不敢把爱说出口的人,羞于表达情感付出行动的人,他们一点一点地成长,一点一点地积攒起勇气。

主动也好,被迫也好,当他们自己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就会发现,太阳并非那么刺眼灼热。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翻译过来叫做“羞耻”,它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因为承认真实的自己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相反,那些妥协于无知,把恐惧伪装成歧视和仇恨的人,他们才应该为自己恶意的行径感到耻辱与羞愧。


...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分歧,所有的分歧都是因为我们听不见那些真实存在的声音。

科学也好,宗教也好,这个世界对人没有那么宽容,甚至有些残酷,但总有那么一天,世界会变好的,那些高高挥舞起彩虹旗的人,那些在社交网站揭开伤疤的人,那些勇敢地发出自己声音的人……

他们都相信,不在过去,也许也不在现在,但是在未来,在未来的某一天——

这个世界会变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