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人在评论里提到说第一部和第二部没有关联,除了第一部的妈妈和第二部的女上司是同一个人。然而名字就是最大的相同点呀!!

不然为什么导演不直接新取一个片名呢?

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到底谁死了。

真正physically死掉的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人(女主角的sister,候选人办公室的若干酱油人等)

那么到底是谁自杀了?

这样一推理就很好理解,男主角在mentally上自杀了。

这也是第二部比第一部进步的地方,现在去看第一部的短评大部分人还是在关注第一部男主角的颜值,对于自杀的部分反而是一笔带过,甚至没什么印象(俺也一样),那么这一部中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将“自杀空间”从一个小厕所,变成了整个社会空间,去掉了实体化的空间,去掉了物质化的肉体,直接整个人心态上死掉,同时也侧面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慢性自杀(片中共产主义部分的表现我不是很理解,希望有朋友可以告诉我一下)

这个社会空间包括了政治,阶级分化,意识形态,工作,家庭,爱情,友谊,这些东西是不同的匕首,一刀一刀的扎着男主角的心,每一刀都比他肉体上承受的刀伤更痛,我其实在想他被捅的时候会不会希望自己赶紧死掉?

可惜他没有死。

从一开始他犯作弊罪被法学院开除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本身论文就有问题,但是在求情后仍然能够态度良好的找校长要签名,因此这个人弹性极大,为承受后面的打击与嘲笑做了个小铺垫,以及加剧了让男主角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破罐子破摔的行为。

之后的家庭、爱情这些我觉得都是属于阶级上的问题,男主角像当代的包法利夫人,见识过了上流资产阶级的光鲜后就铁了心要往里钻,包括他喜欢的女生也只是一个阶级符号(没有女主角性格的建立,没有两人旧情的描绘,她在家中比起聪明的妹妹地位并不高还有些尴尬,抑郁症反而更方便男主角进入她脆弱的内心世界)

政治和意识形态比较像一个背景,是微毒的空气。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政治社会的描写过于简洁不深入(这个真的不太了解,俺不说了,希望以后可以补上)

然后我惊讶的发现,男主角很符合之前微博上提到过的案例—“恋爱中如何识别潜在杀人犯”

潜在杀人犯的特征

这里的图是杀人犯或者说精神控制狂的五个特征。

A.首先在共情能力上,男主角差劲的一塌糊涂,甚至对自己的感受都无法感同身受。例如他可以用已经去世三年的妈妈来作为要钱的幌子,在信任他的候选人背后雇人暗杀候选人,在公司尽管还是新人的时候,也丝毫不在乎一旁哭泣的女孩,辞退同事时云淡风轻,威胁老板时铁面无情.....太多太多了。

B.极端程度这个就很明显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保证计划成功,随手杀害无辜的人,忽视法律道德人性blabla

C.自恋水平在这里并不是狭义的“自恋”,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我能力的高度自信,在工作上男主角很有能力,交代的事情总是出色完成,并且越往后越不听公司命令,整个就单独行动,一个人导了一场大戏!如果没有这种高度自恋,是很难管理好难度系数高的事件的。

D.而防御机制中典型的低级防御就是睁眼说瞎话,说谎不打草稿,也很明显,他否认上司质疑,否认叔叔阿姨的质疑,否认老师的质疑,否认调查组的质疑,男主角完成的行云流水出口成章,

E.最后一个支持资源倒不是男主角一开始就拥有的,可以看出他本身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他由于具备以上四个条件,使得他拥有了一定的社会人脉,也就是支持资源,并且这些人都对他有着充分的信任。

指出这五条特征并不是想说他就一定会去杀人了(虽然他确实),主要是想分析一下男主角的性格,发现他确实都具备,我想当他具备这五条特征之后,他首先失去的就是他的自我,然后赢得了他想要的社会地位。

因此总结一下我的理解就是,社会空间内的种种压迫,造成了男主角心理上的自杀,从而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原本的托梅死了甚至尸骨无存,社会就是托梅自杀的房间。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买水军干预政治的操作,虽然早就听说过了,但是这样赤裸裸的把运行机制直接摆上来,我还是有点震惊。实际上的操作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也黑暗的多。

黄手那个事情也蛮搞笑的,也提醒人们在网上没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一切操作看起来都很滑稽,但更滑稽的是网民们对此信以为真(俺也一样)

后来比较伤心的一点就是男主角在面对回心转意的女主角时,我已经分辨不出来他是在演还是真情流露了。

“仇恨者”的理解我在此放张对比图

这个眼神乍一看和穆赫兰道里金发女的嫉妒表情很像,但是他是在看上流社会的交流场面。这个眼神够仇恨了吧。仇恨是男主角的驱动力,是这个人物行动的核心及来源。

这部电影在letterbox上的评分是3.4,换算过来6.8,和豆瓣是一个分数,短评也大多提到了对事件的挖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以及对男主角就不该同情,他是一个彻底的杀手之类的。其实挺好的,说明这些人都是还没有“自杀”的人,还保留着道德和原则,但我决定给五星,为了这一场隐形的自杀事件。

被社会毒打导致走向毁灭的这一类题材,电影和文学作品都不少(《少年维特的烦恼》《包法利夫人》《宠儿等》)硬要说区别的话,在主角设置上,之前的作品偏向于“社会性他杀案件”,因为主人公们有过疑虑有过挣扎。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出男主角是自主的选择了这一条道路,犯法逾越道德界限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可以说他巴不得赶快自杀,和过去的自我了断,这一点比较特殊吧。再过度解读一下,可以说是对资本主义的迎合,对西方信仰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放弃,对民主制度的嘲讽之类的。

小声明:对于第一部很多剧情都忘记了,并且这篇影评写的比较仓促,欢迎评论指出不足和补充,感谢观看!

以及反驳一下评论中有人说这是爽文新拍,虽然男主黑化的时候确实蛮爽的,但我拒绝用这种词语概括一整部精心编导的电影,那不然《西游记》《指环王》都是种田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