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已经上映十年了,各种隐喻、暗线、内涵……,有的没的都已经被各路大佬挖掘殆尽,所以这篇文章也不再翻译他妈的惊喜了,不谈什么隐喻,只想谈谈影片的剪辑技巧
一、剪辑形成的韵律与节拍。
剪辑作为一种具体的艺术手段,还是要服务于总体的导演思维,《让子弹飞》的导演思维应该就是用娱乐化的外衣包裹深刻的思想,造成“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效果,让人在一片狂欢的氛围中浑然不觉,事后才慢慢发觉自己中了枪,细细品味这颗“子弹”的深意。这种导演思维在剪辑上的体现就是用快速凌厉的画面拼接营造狂欢昂扬的动感氛围,不断地把观众情绪推向高潮,让观众沉浸于视听狂欢之中而忘记思考。
影片中随处可见这种快速凌厉的剪辑,影片开头,张麻子开枪打马的缰绳,短短四秒剪辑了10多个镜头,配合枪声和上膛声,渐强渐快的节奏,展现了一段相当过瘾的视听体验,然后接那句骚到不行但又耐人寻味的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
其实在这姜文就已经把整部影片的“基调”挑明了——先用视听体验填满观众的主观感受,强迫观众把理性的理解放在后面,造成回味无穷的效果。就像刚上映的诺兰新作《信条》里说的,“不要尝试去理解它,要去感受它”
再如火车落水后张麻子与马邦德的对话,
“钱呢?”
“买官了”
“买官干什么?”
“赚钱”
”“能赚多少?”
“一倍”
“多长时间?”
“一年”
“我他妈要等你一年?”
“半年半年,手气好,一个月也行”……
这组镜头以张麻子和马邦德的正反打镜头为主,附加县长夫人,其他麻匪的反应镜头,以闹钟的滴答声为背景音,加之简短的台词对白,两分钟的时间剪辑了九十多个镜头,干净利落地交代的故事的背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快速的镜头剪接之中形成了一种像音乐一样的韵律与节拍,让整个段落观感体验像一首气势雄浑的乐曲一般。
而事实上,这段快速的对白中也隐藏着关键的信息,马邦德隐瞒自己的县长身份体现了他狡猾善变的特点,而张麻子是真的不清楚马邦德的伎俩,还是看穿了不说破以便之后将计就计,而县长夫人为何也不拆穿?在男人世界之间夹缝中这个女人将选择如何生存?这其中三人各自的心思打算在这快速剪辑形成的狂欢喜剧气氛中被消解掉了,这就是姜文用剪辑的方法来营造一种“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效果,在喜剧的气氛中隐藏那些惊心动魄的智谋较量,让观众在观看的当时哈哈大笑,心潮澎湃,在之后却回味无穷,细细思考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种手法贯穿了《让子弹飞》的全片,其实说白了这还是黑色幽默的方法,所谓黑色幽默,就是这种把沉重的东西放到喜剧的氛围中去审视,在喜剧的糖衣外表形式下包裹着苦涩沉重的本质。
最为明显的当属片中黄四郎的请的鸿门宴,中国影史上中最为精彩的三人戏之一,这场戏中,采用了少见的运动镜头(旋转)来表现对话,为的是展现一种力量的对抗,这种形式也体现了这场戏的内容并不是轻松搞笑的,而是危机四伏,瞬息万变的,但是这种残忍沉重的戏剧内容被导演精心设计的台词对白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所形成的喜剧气氛所深深掩埋,
“江湖豪情侠胆柔肠之大腿”
“自打我在娘胎里的时候,算命先生就指着我娘的肚子说,这孩子以后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装糊涂!”
“那时他蓦然回首,而我则隐藏在灯影里”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竟能如此相像?”
“师爷高!县长硬”“黄老爷又高又硬!”……
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台词再加上快速的剪辑,让人深深沉浸在这种喜剧狂欢的气氛中,其实这场“皆大欢喜”的戏中充满了血与残忍,只不过这些因素都被“黄四郎”用幕布遮去,“老实人”孙守义惨死,黛玉晴雯子险些被黄四郎一刀杀害,而这些血与残忍被导演巧妙地溶解到那黄四郎与县长虚假的相视一笑中了,我们看的是笑话,实际上这是血淋淋的分配经济利益的政治斗争。
纵观全片,电影一开始就凭借快速凌厉剪辑手法和简短滑稽但信息量巨大而表意清晰的台词对白,进入一种类似商业电影的狂欢快节奏,剪辑在这种节奏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画面的拼接形成了像音乐一般的韵律与节拍,观众仿佛在“观看”视觉音乐,全身沉浸而浑然不觉,结束后不自觉的低声吟唱,细细思索,回味无穷。
二、剪辑所创造的画面表意效果
在《让子弹飞》中,导演姜文致力用剪辑营造一种狂欢的氛围,以此来麻痹观众,隐藏自己所要表达的深刻内容,造成“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效果。但是他也不忘在这种狂欢中时不时给观众一个cue,让观众稍稍窥到自己的野心,而且他很会把握提示的程度,既不让观众抽离电影狂欢的气氛,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地雷埋下,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装糊涂的高手”!
这种导演思维在体现在剪辑上就是在画面的拼接中插入特殊的镜头画面。
最为典型的就是那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站着把钱赚了”,仔细观看这一场戏,会发现在这组正反打镜头中插入了三个越轴的两人镜头,而且这三个越轴镜头的台词分别是“寒碜,很他妈寒碜”“这个(枪)能不能挣钱?”“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很显然,这三句话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姜文借此隐秘地表达自己的拍这部电影的“野心”,在不失艺术性的同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最终事实也证明他做到了;
又如在张麻子第一次进城的那场戏中,导演很细微地在整体都是快速剪辑的打鼓镜头中插入了花姐与张麻子对视的特写镜头,并且配合抒情的音乐,巧妙地埋下了张麻子对花姐的隐秘感情,让花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重要的角色“露出了些微马脚”;
再如影片最后一个巧妙的转场镜头,黄四郎扔下礼帽,张麻子看向天空,一只鹰在天空中飞翔,镜头再转下来就是满身尘土的张麻子孤独地走在铁轨上,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妙的转场,导演借此也隐喻了张麻子的孤独,曾经的兄弟和心爱的女人都离他远去,只剩下日落残阳下的单身独骑,目之所及尽是满身的尘土与伤疤,导演的“所指”都巧妙地融入这天衣无缝的剪辑中了。
总之,在姜文的手里,看似无心的剪辑手段,仔细分析都像隐藏着刻意有心的隐喻表意,无心成就与有意为之交织纠缠,不禁令人感叹真乃“装糊涂的高手”!
最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一个壮士倒下了,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壮士,我们始终相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PS:楼主是编导专业在读大学生,文章其实是一篇课程论文哈,学艺不精在此露拙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滚回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