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好电影,这篇文章想写很久但是没不知道如何下笔,仅代表我个人感觉。

张艺谋又回来了。带着他的老作品一秒钟回到了荧幕,第一次听到一秒钟是柏林电影节突然撤档,也是由于技术原因。然后就一直因为技术原因被改日期。

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张导给我呈现的最开始的面貌,在众所周知的许多原因下,我们无法看到影片的一些桥段,希望以后的若干年会出现导演剪辑版或者编剧的剧本出版。否则一些东西只能靠猜。一秒钟的故事也简单,甚至抛弃了当下电影一波三折的戏剧变化,将冲突留在了逃出来的张九声和那段他得不到的22号新闻简报。他得不到的它,属于女儿片段的麦高芬,唯一的影像,只有一秒钟。

张九声的女儿肯定已经不再人世了,但是如何的离世本片没有任何交代,当中刘闺女气到说他女儿怎么不被面粉压死,然后张九声大怒,将她踹了下椅子。这可能是借用刘闺女的口和张九声的动作来交代。女儿已经不在了,否则没有可能这么执着于这一秒钟的交代。最后大漠的黄沙卷着风将这一秒钟的胶片埋进了看不到的地方,多少是可以解读出来一点寓意。女儿和她的过去都埋进了黄沙覆盖的历史中,怎么都找不到了。

黄沙到底意味着什么?张艺谋上一部也有大漠景象的片子,我记得是红高粱,那一轮明月在风化的石门上挂着。黄土地上是喷薄出的激情和血红色的夕阳。而更新了设备的张艺谋用了很多的镜头对准黄沙,让观众看到胶片如何被风吹起,如何被风沙掩埋。张九声在被众人夹住双手,面对胶片表现出的极大不舍或者说依恋,他又要和女儿分别了。
主要人物

张九声,时代下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知识分子的他被下放到劳改农场,因为他懂摄影,在当时的年代,掌握这门技术还能被打入劳改农场的都不是一般人。然后女儿为了和他划清界限积极表现自己,终于在累倒工作中最后因为伤病去世。在劳改农场的张九声通过她的同学得知他女儿的唯一影像在22号的新闻简报之中。于是他强忍悲痛越狱成功来到二分地来看电影,然后就是这场奇遇,他几乎疯了一样地对范电影说出了了狠话。

张译的表演生猛而用力,他是入戏了。对刘闺女无可奈何又有保护欲,他对范电影也恨不起来。他对攻击他的人民群众是有怨气却只能接受。他活着为了什么?应该就是为了他女儿的这一秒钟了。一秒钟很短,于是他让范电影一遍一遍地给他播放,边看边哭,发泄自己的悲伤。但是看到一秒钟还是不够。没见到最后一面,只能在这里重现过去。补拍的最后,被放出来的张九声看着大漠黄沙一言不发。他什么也看不见到了。

刘闺女

孤儿,和相依为命的弟弟一起生活。为了一个胶片灯罩偷窃胶卷,遇到张九声并陷害了他,再以后的接触中了解到了张九声的遭遇,明白了他对于这一秒钟的胶片的情感。进而去帮助他。刘浩存的气质是否能和这个角色匹配是大家在争议的问题,但我觉得她确实符合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形象,就特别像章子怡和周冬雨,眼睛还是闪着水光。可是最后的结局还是闪着光看着张九声,多少有点暧昧,说不清是对他的感激还是爱慕。或者说都有。

范电影

电影放映员可以依靠自己懂电影放映的技术成为有权威的人。电影几乎成了他的统治工具,他要提防外人对于这个位置的觊觎。用群众为自己撑腰,也明白张九声的心情,冒险给了他一张胶片。他也是父亲,他的孩子出了事成了傻子他为此自责不已,失去孩子的父亲我想他更能有同感体会。

群众

几乎是当作人肉背景出现,他们看电影,清洗胶片,参与政治生活。抓捕张九声,又在范电影的号召下为看电影出力。保卫科是武装力量,他们围殴了张九声,绑了刘闺女。最后又把张九声千辛万苦得来的胶片给扔了。

影片中的《英雄儿女》中的父女相认片段和张九声的故事放在一起,两段父女情却有不同的表现。革命时代下的父女情总是这样为了大义和家国而退避。所以迟来的父女相认最后虽有相认但是完全没有人情味道了,父亲一言不发,女儿充满震撼。张九声直接拿着小刀威胁范电影让他快点放新闻简报,好快点看到电影。

相当于两个时代下不同的表达,《英雄儿女》的父女情让位国家大义,张九声为他女儿的一秒钟以命相搏。可是时代给他带来了什么?一声声呼喊后,黄天漫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