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爱又恨。

可以是大众对于华谊兄弟的一大感受。

爱的是这家老牌影业曾带来了许多品质良好的电影,尤其是给贺岁档带来了许多欢笑。

恨的是华谊不能洁身自爱,慢慢被资本腐蚀,总是充满各种争议。

...

《八佰》可谓是完美体现了华谊的特色。

2019年上映之初就备受期待,然后迅速陷入涉嫌洗白争议历史人物的泥潭,被迫撤档;

2020年重装上阵,肩负起拯救影市的重任,就在正面评价越来越多的时候,正式公映前又出事了。

华谊这次采用了一套非常规的发行策略,被指“霸王条款”,吃相难看,欺人太甚。

面对公关危机,见过世面的华谊临危不惧,发出声明,以正其身。

所以事情就一如华谊所说,仅仅是一次为了打击行业“毒瘤”的义举?

未必。

...

①华谊没必要为短期利益,陷自身于不利

大型院线是华谊不敢得罪的。

最早的8月14日点映,《八佰》只能在年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放映。

要知道,从7月20日复工以来,影市的恢复非常顺利。只要一有头部电影上映,票房收入那是十分可观的。

等《八佰》一到,熬了这么久,被全行业心疼的影院终于看到了挽回疫情期间损失的希望。

正式上映3天,加上点映场,《八佰》累计票房已超6亿,很有机会打破10亿成为爆款。

事实证明,影市已经基本恢复元气。

...

新片就像一块网红大蛋糕,华谊这个厨师做好,分给店家去卖。现在不愁没有顾客来吃了。

能抢先分到蛋糕,头部影院当然开心。

不过参与8月17日到20日点映的部分中小院线却因华谊此次的特殊发行策略而感到愤懑。

有报道称,“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城,需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并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用预交给发行方指定账户,才可放映《八佰》。”

简单来说,就是要先打钱给华谊,华谊才给出放映密匙。

没有密匙,就无法放映。

有已经开放预售的影院,突然遇到这么个条件,要么乖乖给钱,要么给观众退票。

...

对于这么一个不可理喻的条件,华谊方面直接否认,声称《八佰》的票房结算遵守影片院线发行政策结算流程,不存在发行方直接向影院收款的行为。

更大的可能性是媒体报道失实了。

因为只要有影院敢曝出华谊强收保底费用的相关证据,华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作为老江湖,又怎么会做出这种损害自身名誉的愚蠢行为呢?

外界普遍猜测,华谊想提前收影院的钱,主要目的是想尽快拿到营收,以防在资本市场被强制退市。

华谊股票所在的创业板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就要退市。而华谊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2020年再亏,就得退市了。

这也是在防疫措施限制下,华谊不得不拿出《八佰》来赌一把的原因。

...

但仔细想想,华谊没必要这么做。

第一,在《八佰》口碑走好的情况下,冒着得罪影院,名誉受损的风险,只是收回一笔现金,除非华谊以后不想混了,否则不会做出这种目光短浅的手段。

第二,2020年6月1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调整了退市政策,退市新政更有助于有规模的上市公司专注于经营,无需花费大量精力“保壳”。这一点华谊在回应中也提到了。

第三,华谊有着腾讯、阿里巴巴两大股东靠山,而且资本运作有着多种手段,2020年也还有小半年,华谊还远没有到出此损招的地步。

...

真正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华谊确实采取了有违常规的发行方式,这给影院提出了新的要求。

华谊兄弟电影副总经理刘歌在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承认了确实有保底金这么一回事,只是情况和一些报道所描述的“霸王条款”大不相同,所针对的是票房数据不正常的影院。

既然有保底金,就说明影院必须得拿到足够的票房,才能保证保底金不是多给的。

不用管具体的条款,最直接的变化,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那就是票价变贵了。

特别是IMAX场次,一张票至少要80块左右。

羊毛出在羊身上。

影院要确保自己能收回保底金,以前能给的优惠都不敢给,票价自然就高了。

...

②特殊发行策略的终极目的

华谊的官方回应清楚解释了特殊发行策略的两点争议。

保底金方面,是为了防止部分小影院偷票房,片方原本应该收到的账目收不到。

密匙方面,频繁更换密匙,在临近正式上映时间前才下发,是为了防盗版。如果影院内部有时间盗录,贩卖给非法网站,那流出的版本是要比正式放映时盗录更清晰的。这对片方和院线都是十分不利的。

《战狼2》热映的时候,偷票房和盗版问题就大张旗鼓。

...

在正常的时候,这种现象虽然可恨,但所造成的影响有限。否则早就被大力打击了。

在疫情期间,票房收入受到限制,那这种小偷小摸所造成的损失,占比就变大了。

华谊连续两年亏损,老总传出变卖名画、房产维持现金流,拿出《八佰》将近是孤注一掷。

所以此次上映,必须将利益最大化,偷票房和盗版,便不能忍了。

...

归根结底,华谊此番弄出这么一招,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利益。

至于说要维护市场秩序什么的,说不好听一点,都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现在华谊自身难保,哪还有余力去当“义务警察”,维护市场秩序?

发行策略引起争议,一方面是因为令到部分人失去了原本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争议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

有这么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华谊是有意制造出争议。

那调整发行策略,第二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八佰》制造话题。

...

华谊的诸多电影都有幺蛾子。

《江湖儿女》点映被叫停;

《我不是潘金莲》排片争议;

《芳华》撤档风波;

《手机2》与崔永元结怨;

等等。

头号导演冯小刚有时还嫌不够事大,发表激烈言辞,引起大众的议论纷纷。

别人家的片子都蛮顺利,怎么华谊的片子就总是出问题?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华谊方面的有意炒作。

...

发行事件引起争议,对华谊有两个好处。

首先是转移《八佰》的争议点。

2019年,导演管虎的一条微博令到这部历史战争电影蒙上了一层阴影。直到2020年定档救市,阴影仍未散去。

部分网友还是死抓着孙元良的争议点不放,虽然《八佰》并没有美化孙元良,而且还删掉了十多分钟,以避免引起误会,但这个争议一直在,就会对电影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果华谊和管虎在这个点上硬要和网友较劲,网友可以说他们做贼心虚,搞不好会越抹越黑。

...

那要盖掉这个争议,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自身清白的前提下,制造出另一个争议。

“霸王条款”等字眼一出,确实是令华谊相当难堪。

但只要华谊做足准备,很快就能赢回舆论优势。

在拿出一份堪称无懈可击的声明回应之后,不仅解释地明明白白,别人再想要恶意抹黑也拿不出证据,而且还把罪名转移了出去,让舆论攻击其他地方,充当了一回“义务警察”。

然后冷静下来的大众仔细一想,对啊,华谊这老江湖怎么会做这种蠢事自毁长城?

对华谊不利的舆论自然消去。

...

舆论总是支持弱势的一方。

一开始中小影院是弱势,大家都力挺影院,怒批华谊;

等真相一出,华谊成了被冤枉的一方,自然更容易获得同情。

而偷票房、盗版本身就是不义之举,成为舆论的宣泄出口,就再合适不过了。

...

其次就是,《八佰》可以多一个话题占据热搜。

这是其他缺少话题的电影,想要都要不来的。

华谊作为老江湖,有此既能保障自身利益,又能作为话题营销的绝妙操作不足为奇。

所以呢,此次事件所反映的,有部分是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些不足,更多的则是五个字。

姜还是老的辣。

...

截止至8月23日晚上8点,《八佰》的单日票房近2亿,票房占比高达87%,累计票房7.69亿。

照这个势头,不光是破10亿,华谊还有机会能够收回成本。

能有这个结果,可能大部分人都是没想到的。

对于华谊来说,这仅仅是挽回前两年颓势的一个开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只是不知这次的票房成功,能否让身陷资本浪潮的华谊回头是岸,专心经营自家的老本行。

中国的电影产业尚未形成真正成熟的工业体系,老本行没搞好就想吃其他蛋糕,想要成为中国的迪士尼,未免操之过急。

人家迪士尼能有今天,依靠的是自身实力,也得依靠好莱坞这个大舞台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