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194]篇

...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期待了很久的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终于开始播放,瞬间就占据了最近影视剧的新闻头条。

有人说这是一部运气很好的剧,一是因为男一顾廷烨的扮演者冯绍峰和女一盛明兰的扮演者赵丽颖在该剧热播前不久公布了结婚的消息,二是因为男二齐衡的扮演者朱一龙最近也是声名鹊起,三是因为出品方正午阳光出品过《琅琊榜》、《伪装者》等著名影视作品口碑一贯良好。三者结合,不论是演员功底,还是作品内容,亦或拍摄技巧、宣传力度,都足以让爱看电视剧的人被吸引。

有人说这是原著党很期待的一部剧,因为小说很精彩所以自然会希望电视剧也出彩,也因为符合角色设定、兼具实力和容貌的演员演绎的作品值得观看。

有人说从这部剧可以看出作者人生的态度,那就是人生在世,很多时候,能够真正依靠的,只有自己。

...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当我一口气看完已更新的四集,只恨不得全集赶快上演,一气呵成结束:

且说电视剧的布景--女主是扬州人,住处必然充满江南风情。故而前面三集发生在女主小时候的故事,取的大远景都是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将庭院深深的感觉完美呈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盛家房内悬挂的竹制隔帘,镶嵌铜锁的木门,彼时盛行的投壶游戏,夜晚蜡烛取光的还原,处处可见剧组的用心。

且说各主角的演技--小妾和主母之间的争斗,看的我真是直感叹长见识了。

盛家主母心直口快,虽不会主动害人,但也对小妾庶女的遭遇不上心,她在丈夫家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女要低嫁”的道理。因为娘家家境好故而不必受气,纵然丈夫偏爱妾氏却也拿她的脾气没办法。而她对丈夫敷衍式的甜言蜜语,还天真的信以为真,又充分体现了古代女子“以夫为天”的价值观;

盛家林小娘,上演了教科书般的小妾争斗技巧。尤其是她害死女主生母的手段--先是故意短炭缺食,东窗事发后又故意让女主生母营养过剩,生产那日更是趁主母主君不在家,收买稳婆不接生,让下属灌醉懂接生的嬷嬷,又守在门口阻挠大夫救人。及至在主君面前和主母对峙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先看她睁眼说瞎话表明清白,接着是哭诉个中委屈,又含沙射影挤兑主母,光明正大表白夫主,最后再来一遭屡试不爽的装昏迷,好了,只气的主母说她就是个妖精,而主君自然就搂着她光顾着心疼了。

明兰的生母,戏份虽然不多,但日常对明兰的教育也可见她的智慧--譬如对于明兰与男主比试投壶的担忧,譬如敦促明兰找老夫人为靠山的举动,譬如对待主君的态度,譬如临死之前点拨明兰的殷殷嘱托,尤其是临死之前虚弱的姿态和打在明兰脸上的那一个耳光,不觉已让我泪盈于睫。

...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配角们的演技也不容忽视。不管是女主祖母对女主的呵护,对女主父亲的嘱咐与指点;还是女主父亲在老妇人面前看似尊敬实则内心自有计量,对小妾林小娘的偏爱;或者是小演员们或哭或闹或嬉笑或对话的表演,都能够让人融入电视剧表达的情境。

当然这部剧也略有瑕疵:

比如,女主们在书声琅琅中一晃长大,却没有额外标注各自的姓名年岁;比如第一集中突然出现的向盛家主母敬酒的人;比如第四集上演的逼皇帝立嗣的镜头等等。这几次地方多少有点让观众混淆演员,或者不清楚导演的意图所在。

不过,再细细一想,没有标注年龄身份,往下看就明了,也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用超龄演员演戏的问题--毕竟真正论起来,主角们的实际年龄才十三四岁;而敬酒及上朝议事的情节,一方面是结合那个时代的环境,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串联之后选宗室子弟继位的争斗。

但在衔接方面,多少还是有点突兀。至少前一刻还是盛家搬家入汴梁,谈到林小娘是个小妖精的场面,后一刻就变成了明兰父亲战战兢兢跪拜在朝中旁观逼皇帝立嗣--我还禁不住脑补着明兰父亲结合皇帝的话,说一句“我儿子也死了,我对陛下的痛同感于心”,然后受到皇帝青眼相看的场面呢。

...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目前上演的几集,明兰戏份还没有太多,却也足以看出她的聪慧。比如她虽然对父亲濡慕情深,却也有利用父亲当靠山,争取生活条件更好诉求的意图存在,而后来生母的死亡又让她无奈之下托庇祖母;比如她长大之后写不好字,何尝不是故意露出一个短处,避免“木秀于林”的结果;比如推断是墨兰拿走齐衡的手帕,比如对齐衡和自己身份的清醒认知等等。

小说原文内容如何,已印象不深。而昨日开始看真人版的演绎,虽然少了看小说时候脑海中自行天马行空想象的乐趣,却又结合鲜明的人物有更真切的感受。

毕竟,剧中每个人眼角眉梢都是戏,果然是没有令我失望,值得期待的作品啊。